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 第一百六十六章 陈氏1662步枪

第一百六十六章 陈氏1662步枪

    第一百六十六章 陈氏1662步枪 (第2/3页)

直径,前部铅制,尾部装有一个木塞子。

    发射时,弹头底部小洞内的炸药被引燃,可以使弹头膨胀,紧贴枪膛,在膛线的压迫下高速旋转而出,从而大大提升命中精度和杀伤力。

    因此使用米尼弹的枪械,在19世纪,便具备了远程狙击的能力。

    米尼弹设计的灵魂之处就在于其底部的锥形木塞。

    发射子弹后,这个木塞能堵住枪机洞底,让发射时产生的燃气压迫弹头,从而将弹头挤压进膛线内,发挥膛线的作用。

    在19世纪,应用米尼式弹丸的来复枪凭借高射速和接近500码的有效射程,在军事冲突中的战术地位一度超过了火炮。

    甚至有军事学研究者评价米尼弹和来复枪的出现是武器技术发展史上革命性的突破。

    当然,如果站在21世纪往回看,米尼弹还是有不少缺陷的。

    比如它只能用铅制造,不然弹头不易膨胀,就无法完全堵住枪管,而弹头过软就会导致其击中目标后立即变形,停止作用好,穿透力太弱。

    同时由于米尼弹需要让弹头快速膨胀以封闭枪膛,发射药就不能使用慢速燃烧的火药,也就令弹头无法在枪膛内得到长时间的均匀加速,致使弹头子弹初速严重下降。

    这两个问题目前陈舟尚没有能力解决。

    而且他对付的敌人全都是无甲单位,尤其是那些土著,各个赤身裸体,使用穿透力更强的被甲弹打他们,杀伤力可能还不如米尼弹来得大。

    再说与铜弹相比,铅弹毕竟更便于制造,也没有火药方面的需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米尼弹都是当下最优选择。

    ……

    陈舟打算使用失蜡法批量制造米尼弹——

    他的铅材储备很多,只需稍微付出一些耐心,在火药够用的前提下,就能制造成百上千发米尼弹。

    ……

    失蜡法这份古老的精密铸造工艺,即使在现代精密制造业,也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时间早已证明了它的优秀。

    而陈舟并不需要铸造多么精密复杂的青铜器或者工艺品,就使得这项工艺的门坎又降低了许多。

    他先是切断几根蜡烛,然后将蜡烛手工雕刻成米尼弹的大小,并在底部挖出装药口。

    待蜡模制造好后,只需在蜡模外裹上几层耐高温的白泥或陶浆,等待凝固即可。

    凝固后的白泥会形成一层耐火的硬壳。

    此时再加热这层硬壳,让壳内的蜡液融化,顺着事先预留的孔洞流出,便能形成一个中空型腔。

    至此,整套失蜡法流程便走了一大半。

    接下来只需要将切割成小块的铅板放进坩埚,用锻炉加热至铅融化为铅液,再把铅液通过浇口灌入中空型腔内,冷却后敲碎硬壳,即可获得一个粗糙的米尼弹。

    ……

    批量生产蜡模,批量刷上白泥,批量冷却批量填充,没用几天,消耗掉几大块铅板的陈舟就获得了近千发米尼弹粗模。

    从中剔除缺陷太大,完全不合格的两百多发铅制粗模,最后还剩下七百多发。

    这七百多发“预备役”,就不能靠投机取巧完成最后工序了,只能耐着性子,用锉刀和磨石慢慢精修抛光。

    而且这些铅制米尼弹粗模只是“半颗”米尼弹,想获得完整版,还得给它们填装火药,再安装底部的木塞子呢。

    ……

    对陈舟来说,重复使用失蜡法批量铸造米尼弹,再挨个精修打磨是非常枯燥的。

    关键是,这份枯燥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

    以后雕刻木塞子也是件麻烦事。

    但考虑到每一发多出来的子弹都有可能在日后的冲突中起到关键作用,陈舟完全不敢懈怠,就算再不想做也得耐着性子工作。

    他倒是想过将生产子弹一事交给两名土著。

    然而关于枪械和火药的知识毕竟与农耕畜牧知识不同。

    无法理解的事会让人敬畏,一旦揭开了这层神秘面纱,两名土著可能就会意识到——

    原来天神的武器不过如此,他们也能制造使用。

    如此令人失去敬畏之心,陈舟不敢保证他仅凭个人魅力就能继续掌控土著,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

    重复着打螺丝一般的精修子弹生活,日子一天天过去,东北角的瞭望塔始终没能发现大部落登岛的迹象。

    就在陈舟以为那位据说很有手段的“部落首领”怂了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