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遗留的鹿群 (第1/3页)
正如陈舟所料,未经过持久酝酿的暴风雪宛如空中楼阁,根本支撑不了太久。
最先偃旗息鼓的是来势汹汹的大风,雪又飘了一会儿,雪花肉眼可见地变小,排列得也不似之前那样紧密了。
随着风势减弱,很快洞外就显露了天光。
洞深处节奏迟缓的呼吸声依旧没有改变,陈舟用手背擦了擦鼻子,看着插在一旁闪烁着寒光的长刀,最终决定饶洞主人一命。
虽说这场风雪并没有持续太久,从马后炮的视角来看,大概率要不了他的命,但若始终留在外面,苦头是少不了的。
缩在洞里冬眠的那家伙,挖掘洞穴时肯定没想到有一天会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帮助他们躲避风雪。
一切都是无心之举,是机缘巧合。
不过说到底,陈舟还是受了洞主人无意的庇佑的。
放在平时,还没填饱肚子,一头送上门的野兽陈舟绝不会放过,这次“受人恩惠”,没办法立即翻脸,也就算了。
而且这头多半为洞熊的家伙还给陈舟提供了新的灵感——
或许回到庇护所以后他可以沿着山脚搜寻,在松林的末端寻找熊类冬眠时挖掘的地洞,或是粗壮的大树。
现在刚入冬没多久,冬眠的动物积攒了一身肥膘,还没消耗太多。
原本陈舟打算靠钓鱼获取脂肪储备——
鱼类具有厚实的皮下脂肪,尽管鱼油偏腥,却也是不错的脂肪来源。
但这几天在河边这么一看,这时节捕鱼难度恐怕有点高,天气太冷了,鱼都缩在深水区,除非撒网捕捞,靠钓肯定是不靠谱。
尤其现在找不到虫子,只能用动物内脏做鱼饵,而动物内脏的腥气又太大,在岸边往鱼线上挂,说不定还没等钓到鱼,就把饥肠辘辘的野兽先吸引来了。
与此相比,熊类、雕齿兽、大地獭等等,有冬眠习性或无冬眠习性的穴居动物,都比鱼合适的多。
这不仅因为它们居住在陆地上,更因为它们体型大,宰杀一头至少能出五六十斤的油脂,省时省力。
而且长毛的动物除了油脂,还有皮毛可供使用。
皮毛,也是他们目前急需的资源。
……
已经决定放洞中野兽一马,陈舟也就没多磨叽。
耐心地等了一会儿,确认风雪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他唤醒趴在一起的锯齿虎,带着它们离开了洞穴。
除了想尽快获取盐石,完成任务返回庇护所之外,陈舟之所以如此急切,还因为洞穴内的气味儿实在难闻——
对于他这种嗅觉敏锐的人来说,充斥在整个洞穴中的骚臭、腥臭无异于一种折磨。
或许锯齿虎骨子里早就适应了这种气味儿,但他实在无法忍受。
……
暴风雪过后,刚刚还以枯黄和黑灰为主的草原被白色统治。
地面铺了一层松软的积雪。
风势大减,阵阵凉风吹过,不时能掀起一些浮在表层的薄雪花,相较刚才下雪的时候,此刻却无太多寒意。
不过陈舟却知道,这种看似平静无危的景象实际是一种麻痹。
在北方生活的人都知道,下雪不冷化雪冷。
当积雪开始融化时,野外将被彻骨的严寒笼罩。
冬季天短,暴风雪耽误了些时间,太阳已经快要落山。
所幸现在没有风雪阻碍视线,隔着老远就能看到树林和土丘,陈舟吸取教训,不敢再在开阔地界停留,带着锯齿虎直接赶到了树林中,在那里生起了火。
树林能遮蔽风雪,也有充足的燃料,躲在这里,就算风雪再度袭来,至少也有挡风的屏障了。
……
雪后的露宿自然称不得愉快。
入夜后,本就寒冷的气温一降再降,短暂停歇的风也重新吹了起来。
陈舟精心挑选了一处被几棵并生的树木环抱的位置,旁边还有一丛已经掉光了叶子的灌木做掩护。
但头顶没有遮蔽物,身旁即使封得再严实,也阻止不了风劈头盖脸地拍下来。
篝火生得很旺,陈舟发狠地砍柴火,然后往篝火里扔。
他甚至拔下了好几棵灌木,用刀修整后囫囵填进篝火中。
火焰明亮极了,靠得够近时的确能感受到足够的暖意。
然而只要稍微往后退一点儿,在人与火之间给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