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240章、银山东来

第240章、银山东来

    第240章、银山东来 (第1/3页)

    朱慈炅确实颇为纠结,但还不至于慌乱。对于朱慈炅来说,他的视线更多的不在外交,而在内政,

    所谓的人事安排跟大明马上要面临的危险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西班牙人今年的大帆船已经有先期抵达马尼拉的了,根据西班牙人的统计,他们今年带来的白银总量是五十吨,相当于大明的一点六亿两白银,如果全部铸成重启银币,约相当于五亿两。

    这笔钱以前是流向民间的,影响非常缓慢,现在却是朝廷统一进行交易,基本上十来天就完成了。

    而根据双方协议要指定使用重启银元,但大明皇家银行根本没有这么多银币,两大银行加一起现在也就才两千多万。

    这些银子大部分其实是大明无数瓷器窑场、丝绸庄、茶场的,只是要交税了,当然还有重启银币恐怖的铸币税。

    朱慈炅只是隐约记得西班牙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很大,但他根本不知道是这么大,以往朝廷不管,银子在大明的流通是非常缓慢的。

    财怕外露,现在,朝廷连你赚了多少铜板都知道了,对东南这些商人来说,也是个恐怖的体验。

    国家那点税收,人家其实不放在心上,但大明的官僚机制,这个才是最骇人的。朝廷还不知道他们的应对,但拥有巨量财富的商人,要是逼急了乱来,大明一样要崩。

    朱慈炅这几天安排接见了来自江西、苏州、浙江等地的许多商人,用他大明皇帝的信誉保证这些人的利益。但除了刷一波好感,其实是多此一举,大明商人跟后世商人他就不是一回事。

    敢来上海的人,就没有带怕的,人家政商勾结,宦商勾结玩得不要太溜,有些商人本身就是朝中官员的白手套。

    朱慈炅以为是他那套官僚体制召集组织的国家贸易,其实靠的是朝廷大佬的个人声望,刘阁老做事,大家都要捧场的。

    他们当然可以不走朝廷的渠道,但荷兰人被重点打击,葡萄牙人也在跟朝廷谈判了,英国人就两三条小船偷偷摸摸来一下,根本吃不下。

    刘一燝主持,徐光启、杨一鹏、周延儒、吴宗达、陈以闻、杨嗣昌、侯洵、吕维祺加上天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