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雨的杨梅换饲料的羊。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浙江省是种植杨梅的主要产区,但是在杨梅的成熟季节,都会伴随着台风,尤其是南方的梅雨季节,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杨梅很容易掉落。那在浙江省丽水市有什么样的发明,能让怕雨的杨梅,可以在雨季长到自然成熟再采摘呢?(《农广天地》20180917不怕雨的杨梅换饲料的羊)
杨梅是南方地区重要的特色水果之一,而东魁杨梅品种又是杨梅家族中个头最大品质最佳的优良品种,成熟期于丽水山区约为6月中下旬上市,此时,正值南方地区的梅雨季节,所谓梅雨季节也是梅熟正恰雨季之意。
这会的烟雨蒙蒙可没有想象的那么浪漫,对于梅农来说可以说是致命的打击,阴雨绵绵的天气给杨梅生产带来了太多的不利因素,首先雨水的连续“淋浴”让梅果糖度下降。因为杨梅很特别,它没有果皮,是由一个一个小肉注组合而成,经过雨水冲淋糖度很容易下降。
糖度下降还不是最致命的打击,杨梅在风雨的作用下,导致大量落果,甚至未至成熟就落果满地,采摘率低商品性非常差,而且,杨梅基地大多在山地建园,冠形硕大,正逢雨季梅树,树干湿滑,果农上树采摘困难,每年都有因采摘而摔伤的果农,有些年份采摘率不至1%,好的年头杨梅的采摘率也就能够达到30%,怪不得市场上的杨梅价格都非常高。
看来杨梅不能丰产,还是因为季节原因,多雨多风,可是我们真的可以改变天、改变地、改变气候吗?
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了解决杨梅采摘率低的情况,研发了穹顶式避雨防虫栽培,远看就像一棵一棵的杨梅树住进了蒙古包里,仔细观察,它是由圆形的金属管搭起的圆形骨架,整体结构分为两层,最上面覆盖了塑料薄膜,下面是一层纱幔,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避雨,而且还可以防虫。
杨梅不可避免的一种虫害就是果蝇幼虫,也就是我们经常会在杨梅果肉中看到的小白虫,虽然人吃了不会有什么危害,但是看着会让人不舒服,这样的设施栽培,在少施农药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减少虫害的发生。
最主要的是通过穹顶覆盖,可以实现延后熟期,达到晚熟采摘的效果,与普通栽培杨梅熟期错开,是占领高端差异化市场的另一途径。另外覆膜促成提前成熟,也同样占居利好的前期市场,使杨梅熟期达到20多天,缓减集中供市压力。
那这穹顶到底怎么安装?它的承受力又怎么样?成本会不会很高?穹顶下的杨梅,到底过的好不好?这些问题呀,您还是在我们的节目中寻找答案吧!
这不怕雨的杨梅着实不错,接下来这个农产品那也是相当的厉害,因为它换了一种饲料。
在当地养殖湖羊的比较多,它主要产于浙江和江苏等地,湖羊具有生长快,成熟早,四季发情,两年可产三胎,每胎基本上都是两羔的特点,品种好是关键,这换了饲料之后,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够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这样一举多得的好技术到底是什么呢?
光丽水市的缙云县就有茭白种植面积6.5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8%,年产量有10.7万吨,是缙云县最大的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但是,小小的茭白我们食用的只是它的肉质茎,对于翠绿、肥厚、长为45-100厘米的茭白叶来说,这也是不小的浪费,最主要秸秆还田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
在缙云一直致力于绿色生物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现在他们提倡把茭白叶拿来饲喂湖羊,不仅解决了茭白种植户处理农业废物的难题,也为养殖户节省了购买饲草的成本。那这茭白叶要怎么饲喂呢?
青贮对于大多数养殖户来说并不陌生,一种可以达到长期保存粗饲料的方法,新鲜的是,在当地,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青贮对象,充分挖掘和开发当地农业废弃物资源,来降低饲养湖羊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