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作用: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止渴:知母能有效缓解口渴,对尿液过多也有作用。清热:可治疗与热相关的病,对外感热病和肺热都有一定作用。化痰:可将浓痰化开并咳出,还能缓解咳嗽。补肾:可以滋阴降火,很好的补肾。通便:能改善大便干燥等症状。
【中药名】知母 zhimu
【别名】羊胡子根、蒜辫子草、昌支、地参、淮知母。
【英文名】Anemarrhenae Rhizoma。
【来源】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茎肥厚,横走,残留许多黄褐色纤维状的旧叶残基,下部生有多数肉质须根。叶基生,线形,长20~70厘米,宽3~7毫米,基部常扩大成鞘状,上面淡绿色,下面深绿色,质稍硬。花葶直立,不分枝,高50~100厘米或更长,其上疏生鳞片状小苞片;花2~6朵成一簇,散生在花序轴上,排列成长穗状;花黄白色或淡紫色,具短梗,多夜间开放,有香气;花被片6,2轮,长圆形,长6~8毫米,宽1~1.5毫米,外轮具紫色脉纹,内轮淡黄色;雄蕊3枚,着生于内轮花被片中央,花药黄色;子房长卵形,3室。蒴果长圆形,具6条纵棱,3室,每室含种子1~2。种子黑色,长三棱形,两侧有翼。花期5~8月,果期8~9月。
【产地分布】生于向阳山坡、干燥丘陵或草原地带。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惯称“毛知母”;鲜时剥去或刮去外皮晒干者习称“知母肉”(光知母)。
【药材性状】毛知母: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厘米,直径0.8~1.5厘米,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粘性。知母肉:外皮大部分已除去,表面黄白色;有的残留少数毛须状叶基及凹点状根痕。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甘。归肺经、胃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生津润燥。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临床应用】用量6~12克,水煎服。用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药理研究】药理研究认为,有解热、镇痛、消炎和利尿作用;抑制Na+-K+-ATP酶的活性;调节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系统;能延缓肝细胞对皮质醇的分解代谢;降低血糖;可抗血小板聚集;抗病原微生物;能延长环己巴比妥引起的睡眠时间;具有利胆、免疫抑制等作用。
【化学成分】本品含芒果苷、知母皂苷A-Ⅰ、知母皂苷A-Ⅱ、知母皂苷A-Ⅲ、知母皂苷A-Ⅳ、知母皂苷B-Ⅰ、知母皂苷B-Ⅱ,知母多糖A、知母多糖B、知母多糖C、知母多糖D、扁柏树脂酚、β-谷固醇、知母双糖等。尚含胆碱、烟酸、泛酸以及芒果苷。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禁服。
【配伍药方】①治伤寒胃中有热,心觉懊恼,六脉洪数,或大便下血:知母6克,黄芩6克,甘草3克。水煎热服。(《扁鹊心书》知母黄芩汤)
②治肺痨有热,不能服补气之剂者:知母(炒)、贝母(炒)等分。为末服。(《医方集解》二母散)
③治妊娠月未足,似欲产,腹中痛:知母60克,研为末,蜜丸如梧子大。不计时候,粥饮下二十丸。(《圣惠方》知母丸)
④治梦泄遗精:知母30克,黄柏(去皮)30克,滑石90克。上为末,白水和丸,空心温酒盐汤送下。(《普济方》斩梦丹)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1.止渴
一般来说在夏天这种中药是很受欢迎的,因为夏天炎热容易失水,我们极易干渴,有时候大量的水都不足以缓解这种令人难受的渴,这时候它就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了。
一般来说,我们把它同天花粉以及五味子合在一起会更加有效,而且除了对口渴有作用外,它对尿液过多也有作用。
2.清热
据我们所知,如果一种中药属于夏日神器,那它在清热降火这方面也是有相当大的作用。这种中药一般来说是可以治疗与热相关的病,而且不管是外感的热病还是肺热,它都是能够起到作用的。
3.化痰
很多人的痰会比较浓稠,而且不易吐出来,用这种重要就能够把痰花开,而且如果咳嗽比较严重的话,我们也是可以使用这种中药治疗的,而且中药一般都是没有副作用的,如果我们需要的话,就可以使用它与贝母互相配合,这样子就可以产生很大的正作用。
4.补肾
很多人的肾有问题,所以也就有了很大的痛苦,其实他们是不知道有知母这一良药,我们应该知晓它其实可以滋阴降火,如果我们经常出汗、心情烦躁,而这两者又与肾亏有关的话,那就可以去采集一下这种药草,再与黄柏一起使用,这样子就能够很好的补肾了。
5.通便
大便不通真的让人难受,消化系统不好让人日常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如果使用这种中药的话,就能够在大便干燥等方面得到良方,也就不用在每天的痛苦里钻研调理食谱了。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6~12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除烦,止渴,通便,清肺,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清热泻火:用于胃热、肺燥引起的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头痛、牙痛、胸闷气短、热伤风、肢体浮肿、化痰、口臭等症。
润燥滑肠:用于肠燥引起的大便干结、便秘、小便不利等症。
凉心滋阴:据医学典籍《本经逢原》记载,知母可以除邪气侵体引起的肢体浮肿,运行下水,补不足,益气,乃湿热相火有余,灼烁精气之候,所以凉心滋阴、去邪热。与贝母配伍,不是用来清痰,专为滋阴。
润肾燥,泻肺火:肾苦燥,应多吃甘寒的中药来滋润;肺苦逆,应多吃味苦的东西来泻,知母辛凉苦寒,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用于肺痨实热、气虚劳伤、面黄肌瘦、烦热等。
1.滋阴润燥(肾阴不足,虚火亢盛证) 用治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心烦、盗汗、遗精等,配伍黄柏、熟地黄等同用,如知柏地黄丸。本品善退虚热、泻肾火,以达坚阴之目的。
2.清肺胃热(肺热咳嗽,胃热口渴证) 用治肺热咳嗽、痰黄黏稠等,常与清化热痰药同用;若阴虚燥咳,宜与养阴润燥药配伍;若胃热口渴,与石膏、麦冬等药同用,如玉女煎;若消渴病,常与怀山药、黄芪等同用,如玉液汤。
3.清热泻火(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用治温热病热入气分的实热证,症见高热、汗出、心烦、口渴、脉洪大等,常配石膏以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知母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也是一种中药材,现在各地都有栽培,因为它的生长适应能力很强,一般在荒山、荒漠地都能生长。这样也受到很多种植户的喜爱,容易成活管理。种植知母,主要是采收它的地下根做药材。但是知母种植以后什么时候采收,有些人就不太了解,所以我们现在就来介绍一下知母。
首先是选地整地,宜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块种植。接着就是苗木繁殖,常采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繁殖好之后就开始定植,栽后覆土、压实、浇水。最后就是田间管理,要做好排灌水、追肥、松土除草等工作。等到收获的时候,亩收益在2000元左右。
知母种植田间管理介绍如下:
1、间苗、定苗:春季萌发后,当苗高4-5厘米时进行间苗,去弱留强。苗高10厘米左右时,按株距4-5厘米定苗。合理密植是知母增产关键。
2、松土除草:间苗后进行1次松土除草。宜浅松土,搂松土表即可,但杂草要除尽。定苗后再松土除草1次。保持畦面疏松无杂草。
3、追肥:合理施肥是知母增产的重要措施。除施足基肥外,苗期以追施氮肥为主,每亩施入稀薄人畜粪水1500-2000公斤;生长的中后期以追施氮、钾肥为好,每苗施入腐熟厩肥和草木灰各1000公斤,或硝酸钾50公斤。在每年的7-8月生长旺盛期,每亩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100公斤,每隔半月喷施叶面1次,连续2次。时间,以晴天的下午4时以后喷施效果最好。喷洒后若遇雨天,应重喷1次。
4、排灌水:封冻前灌1次越冬水,以防冬季干旱;春季萌发出苗后,若土壤干旱,及时浇水,以促进根部生长。雨后要及时疏沟排水。
5、打苔:知母播后于第2年夏季开始抽苔开花,需消耗大量养分。除留种外,一律于花前剪除花苔,可促进地下根茎粗壮、充实,有利增产。
6、盖草:1-3年生知母幼苗,于每年春季松土除草和追肥后,于畦面覆盖杂草,可有保温保湿、抑制杂草滋生的效果。
知母种植技术细节
1、收获时间
知母一般不是种植一年以后就可以采收的药材,因为是多年生植物,所以地下根茎要种植几年后才可以采收,不然也是生长发育不足,没有产量。一般可能要生长3年左右。但是种子育苗的可能会需要3到4年,播种时间要在春天和秋天,温暖时候播种。分株育苗种植的,可能两年能收获。但是种植时间越长,根茎越多,产量增加。
2、播种方法
种子一般会在7月下旬成熟,成熟时间不固定,具体要看种子外壳是否变色,干枯。采收成熟种子,取出颗粒,清理种子的杂质、筛选好的种子,饱满色泽好的种子。水选种子,漂浮的种子都不能使用。播种时间在春天3月底到4月,秋季在9月到10月。播种就是整平土壤后间隔开沟均匀播种,土地里可以开一些排水沟,将土面分开。覆土不要太深,4厘米就可以,轻压实泥土,浇透水。
3、分株繁殖
知母地上部分是很多株组成的丛生植物,所以可以分株繁殖,直接从老株是上分开植株种植,可以少带根,把根采收了。直接种植在垄行上,株距是5厘米左右一株,垄行宽度是25厘米左右,开沟10厘米左右。这样种植,以后会开始发根、发株。种植以前要剪去残根、老根,腐烂的根系,浸一下消毒液和生根粉再种植。直接种植压实附近土壤,浇透水。
4、管理工作
种植以后还没恢复生长时只要保湿就可以,生长稳定以后或者播种出芽以后,要注意适当施淡肥水促进生长。春季夏季下雨过后,都要注意除草,除草配合浅松土,不能伤根。开始发根时要追肥。一亩地施复合肥60斤左右。施肥主要通过松土的方式施肥。施肥不要过量。不要在干旱的晴天施肥,在雨后初晴施肥。
知母种植几年以后才可以收获,种植时间内越久产量越高。所以种植以后栽培管理的时间比较久。栽植主要是靠以上两种方式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