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红章之下的黑幕 (第2/3页)
塞给他的,杯壁上还凝着水珠,在文件袋上洇出个浅灰色的圆斑。
豆浆的香气淡淡地飘散,却因天气微凉而迅速消散,只留下一点点甜腻的余韵。
“张科长,我是镇扶贫办肖锋。”县财政局三楼的办公室里,肖锋把工作证推过红木办公桌,桌面光滑冰凉,反射着顶灯的光。
他注意到对面四十来岁的眼镜男手指在键盘上顿了顿,镜片后的目光扫过他胸前的党徽。
“想查下2015年西坪村公路项目的拨款凭证。”他语气平静,心里却已开始盘算对方可能的反应,“扶贫资金核查?”
张科长扯了扯松垮的领带,语气中带着试探,“按流程得先找分管领导批......”
“昨天赵书记特意跟县扶贫办王主任打过招呼。”肖锋从文件袋里抽出半页便签,上面是赵国栋的亲笔签名,笔迹遒劲有力。
“说是要配合我们镇里做项目复盘。”他语气放得很软,像在请教,心中却早已预设了几种应对策略。
张科长的手指在桌面敲了两下,突然笑了:“小肖,你这年纪当主任可真够拼的。”
他转身拉开铁皮柜,金属滑轨发出“哗啦”一声响,“凭证在第三年的档案盒里,只能复印不能外带。”
肖锋盯着复印机吐出的纸页时,后颈慢慢沁出冷汗。
纸张刚出炉时带着一股温热的气味,边缘略微卷曲。
项目合同里写着“混凝土路面厚度15公分”,但验收单上的检测报告却显示“平均厚度12公分”;
预算里“砂石料采购”一项标着80万,可运输单上的总金额只有55万。
最刺眼的是,每笔拨款的收款方都是“李昊律师事务所”,备注栏里清一色写着“法律顾问服务费”。
肖锋把复印件塞进文件袋时,袖口蹭到了复印机的热板,烫得他猛地缩手,皮肤瞬间泛起一片红痕。
深夜的出租屋里,台灯在墙上投下巨大的影子,像一张无形的网正在收紧。
肖锋把复印件摊在餐桌上,面前摆着计算器和放大镜。
计算器按键清脆,放大镜的金属边框冰冷。
当他算出三个项目累计多拨资金137万时,钢笔尖在纸上戳出个洞,墨汁在纸上晕开成一朵小小的黑花。
母亲织的灰毛线背心滑到椅背上,他浑然不觉,只盯着“李昊律师事务所”的公章——那枚红章在复印件上有些模糊,像团凝固的血,刺目而又诡异。
电脑突然发出“叮”的提示音,声音在静夜里显得格外突兀。
肖锋扯过鼠标,匿名邮件的主题栏只有一个“看”字。
他点开附件的瞬间,后槽牙猛地咬在一起——
视频截图里,穿深灰西装的李昊正和穿藏蓝制服的中年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