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泰国之行(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1/3页)
安排好一切,趁着阿昌收集泰国椰园受灾信息的空档,陈秉文迅速办理赴泰国的商务签证,兑换必要的外汇。
并整理了大量关于陈记糖水的资料,包括报纸报道、维园年宵的照片、五家标准店火爆的销售场景,甚至带上了几罐精心包装的杨枝甘露和椰汁西米露样品。
原本陈秉文计划与凌佩仪见一面,如果真如方文山所说的那么优秀,他准备说服凌佩仪来陈记食品担任运营总监。
凌佩仪的管理才能正是此刻需要的,但椰浆危机迫在眉睫,只能暂且搁置与凌佩仪的见面。
不过,正好利用去泰国的这个时间段,让律师对凌佩仪做个背景调查。
深夜,观塘厂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陈秉文面前摊开着阿昌搜集来的、字迹潦草的初步报告,以及一份详尽的泰国地图。
“文哥,这是我们连夜汇总的。”
阿昌声音沙哑,眼圈发黑,这两天为了收集泰国椰园受灾资料,他也是费尽心思,找了很多人,才最终拿到比较齐全的信息,
“泰国南部董里府、素叻他尼府受灾确实严重,台风娜拉过境,大片椰林倒伏,初步估计这两个主要产区的产量会锐减四成以上。
但攀牙府、春蓬府受灾较轻,尤其是靠近缅甸边境的清迈府湄林县,几乎没受影响!颂猜那混蛋夸大其词了!”
陈秉文的手指重重点在清迈府的位置:“金象是南部的大供应商,受灾重,自然想从其他未受灾地区调货弥补损失,甚至想趁机大捞一笔。
受灾轻的产区呢?有没有本地有实力的供应商?”
“有两家!”阿昌连忙翻出另一份资料,“一家是攀牙府的暹罗金椰,规模中等,主要以鲜果出口为主,有自己的小型椰浆加工线,但品控水平未知。
另一家就是清迈湄林的颂帕椰园,这是家老牌种植园,占地很广,听说品质极好,但过去主要供应本地高端酒店和出口日本,很少接触港岛市场,规模可能不如金象。
他们的报价......确实比金象涨后的价格低8%左右,而且听中间商说,颂帕老爷对金象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很不齿。”
“颂帕老爷?”陈秉文捕捉到这个称呼。
“是的,颂帕·猜纳瓦,是湄林当地很有威望的庄园主,据说非常重视品质和信誉。”
“好!”陈秉文重重的拍了下桌子,“就这两家,攀牙的暹罗金椰和清迈的颂帕椰园。
阿昌,你立刻联系我们在曼谷的可靠中间人,预约拜访这两家,强调我们陈记的规模、需求以及我们对品质的坚持,告诉他们,我亲自登门拜访!”
“是,老板!”阿昌立刻转身去办。
陈秉文的目光又落到海南椰浆的资料上,微微蹙眉。
政策限制多,出口手续繁琐,运输周期长且不稳定,短期内作为补充可以,但无法成为主力。
他果断将其列为最末位的备选。
三天后,一架波音747客机降落在曼谷廊曼国际机场。
一下飞机,湿热咸腥的空气扑面而来,像一块浸满水的热毛巾,重重糊在陈秉文脸上。
阿昌联系的中间人塔纳蓬早已在出口等候两人。
塔纳蓬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能说粤语和普通话,在曼谷的华商圈小有名气,以消息灵通和办事可靠著称。
“陈老板,一路辛苦!”塔纳蓬热情地与陈秉文握手,“情况我都了解了,先去酒店安顿?
颂帕老爷和暹罗金椰的巴颂经理那边都联系好了,颂帕老爷在清迈,巴颂经理在攀牙,我们得分开跑。”
“时间紧迫,先去攀牙见暹罗金椰!”陈秉文没有丝毫犹豫,“清迈路途远,放在最后。”
“好的!车子在外面。”塔纳蓬对陈秉文的雷厉风行有些意外,但眼中更多是欣赏。
攀牙府距曼谷六百多公里,长途车程颠簸而漫长。
陈秉文无心欣赏窗外的热带风光,脑中反复思考着怎样才能弄到质优价廉的椰浆。
塔纳蓬则抓紧时间介绍着两家供应商更详细的情况。
暹罗金椰的工厂位于攀牙府一个略显偏僻的工业区。
经理巴颂是个典型的泰国商人,笑容满面,眼神却透着精明算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