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35章 收购金象(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35章 收购金象(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35章 收购金象(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1/3页)

    曼谷。

    东方酒店。

    “老板。”阿昌敲门走进陈秉文的房间,手里捏着一叠写满泰文和潦草中文注释的纸张,

    “曼谷及周边,规模稍大、能稳定供货的椰浆厂和合作社,一共列了十七家。

    我和塔纳蓬分头跑了一天,见了其中九家……”

    他顿了顿,将资料递给陈秉文,“情况......很不乐观。

    要么是已经被金象、泰丰这样的大公司签了长期包销合同,产能被占满,一滴多余的都挤不出来;

    要么就是规模太小,设备简陋,品质参差不齐,根本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还有几家狮子大开口......”

    “辛苦了,阿昌。”陈秉文接过资料,没有立刻翻看,“剩下的几家呢?”

    “塔纳蓬还在跑,最晚明天中午前能全部接触完。不过......”阿昌犹豫了一下,“老板,看这架势,恐怕希望不大。

    我们是不是......跟金象再谈谈?或者......接受那个暹罗金椰的条件?虽然品质差了点,但至少......”

    陈秉文摆摆手,打断了他后面的话。

    他脸上非但没有阿昌预想中的沮丧,反而缓缓绽开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阿昌,我们一直盯着产品,盯着供应商,却忘了最根本的东西!”陈秉文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穿透力。

    阿昌愕然:“根本?”

    “对,根本!

    金象凭什么敢肆无忌惮地涨30%?颂帕的椰浆为什么能成为顶级货?

    泰丰又凭什么能签下颂帕的三年独家?”

    陈秉文朝茶几旁的沙发指了指,示意阿昌坐下:“阿昌,我们和他们,玩的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游戏!

    他们在拼产品、拼渠道、拼上游资源,而我们,之前也踏入了惯性思维,跟着他们在这个泥潭里挣扎!

    现在,该换个玩法了!该到我们的主场了!”

    阿昌彻底懵了:“我们......我们的主场?”

    陈秉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茶几上那份他翻阅过的《曼谷邮报》,翻到经济版,重重的说道:“泰国股市!”

    “啊?”阿昌茫然的看着陈秉文。

    阿昌和塔纳蓬跑客户的时候,陈秉文同样没闲着。

    他收集了近期几乎所有的英文报纸《曼谷邮报》、《民族报》,甚至一些财经通讯社的简报,寻找着任何与椰浆相关的蛛丝马迹。

    最初,他只是想寻找金象涨价、泰丰签下颂帕背后的行业动态或政策风向。

    然而,当他在《曼谷邮报》经济版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一篇关于泰国证券交易所股票短评时,整个人瞬间愣住!

    那篇短评透露的信息量,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1978年的泰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总数仅二十七家。

    绝大多数公司市值在 1000万–1亿泰铢之间。

    而金象食品工业公司赫然在列,文章提及该公司因南部主要椰子产区遭遇罕见风灾,导致其股价持续低迷,交易量萎缩,投资者对其未来一段时间的盈利能力持极度悲观态度。

    股价本周跌至1.2泰铢/股,总市值仅余约1360万泰铢(约合515万港币)。

    五百一十五万港币。

    算出金象公司市值后,陈秉文觉得或许除了寻找优质原料基地,还有别的路可走。

    ......

    第二天,曼谷纳隆会计师事务所。

    陈秉文坐在硬木椅上,对面头发花白的老会计师纳隆,正将一沓文件推过来。

    在五百美金的驱动下,老会计师纳隆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从同行手中买到了金象食品工业公司的详细资料。

    “陈先生,情况比报纸上写的更有趣。”纳隆的英语带着浓重的泰语腔,“金象食品,典型的家族企业。

    颂猜家族通过交叉持股,实际控制约43%的股份。

    剩下的57%,超过50%的股份,分散在几千个泰国散户手里,另外还有7%,握在几家本地小基金手里。”

    “债务呢?”陈秉文的声音很稳,目光紧锁着那份报告。

    “不算健康,但也不致命。”

    纳隆翻文件,接着说道:“银行短期贷款约合港币120万,主要用来维持受灾后的生产恢复和支付供应商货款。

    他们的核心资产......”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是南部那两千亩被台风吹得七零八落的椰园和甘蔗园,账面上值钱,但残值嘛......恐怕要大打折扣。

    不过,他们在罗勇工业区有全套的椰浆和糖浆加工厂,设备保养尚可,土地产权清晰。”

    43%对50%+的散户!

    两千亩的椰园和甘蔗园,加上椰浆和糖浆加工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