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银团贷款(5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第1/3页)
有陈秉文回来坐镇,方文山立刻有了底气,隔天就带着和陈秉文商量好的策略找到获多利。
得知入股陈记的提议被拒绝,郑锦华还是有一点点失望。
他原本看好陈记的潜力,希望能通过入股深度绑定这家快速崛起的新锐企业。
对陈记食品这个刚刚兴起没多久的华资公司,他之前的印象一直是广告做的好,产品品质好。
不论是瓶装糖水还是功能饮料,几乎是公司下午茶时间必点的食品。
尤其是功能饮料,更是以提神醒脑的神奇效果,成为公司加班人员的必备神器。
而前两天在看到方文山拿给他的陈记财务报表摘要后,这个印象一下被彻底颠覆了。
郑锦华清楚地记得,当他翻开那份看似普通的财务报表时,内心的震撼无以复加。
报表显示,陈记食品在短短一年内,实现了从零到月销售额破千万港币的惊人增长。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毛利率,瓶装糖水系列达到65%,而“脉动“功能饮料更是高达惊人的82%!(2.05/(0.45+2.05))
即便日本市场因为渠道原因,毛利率有所降低,却也有77.9%。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陈记每卖出一瓶“脉动“,就能获得接近八成的毛利,这在高竞争的饮料行业中几乎是闻所未闻的。
报表还显示,陈记的现金流极其健康,应收账款周期短,存货周转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特别是在日本市场,与三得利合作推出的“脉动“功能饮料,首月就实现了近四亿日元的终端销售额,且增长势头迅猛。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新兴企业“的范畴,而是一家具有强大盈利能力和爆发式增长潜力的优质企业。
“方总监,说实话,我对贵公司的决定感到有些遗憾。”
郑锦华轻轻搅动咖啡,有些惋惜的说道,“获多利的入股不仅能带来资金,更重要的是能为陈记提供顶级信用背书。
在港岛商界,这层关系的重要性,想必你也清楚。”
方文山从容一笑,将提前准备好的说辞娓娓道来:“郑总,我们非常清楚获多利和汇丰的实力与地位。
事实上,正是因为重视与获多利的合作,陈生特意让我来表达我们最大的诚意。”
他稍作停顿,见郑锦华露出凝神静听的表情,继续说道:“陈记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保持决策的灵活性和战略的专注度。
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拒绝与顶尖机构的合作。
相反,我们希望能以另一种形式开展合作。”
郑锦华挑眉:“另一种形式?”
“是的。”方文山从公文包中取出精心准备的方案,“我们诚挚邀请获多利担任陈记收购屈臣氏和买壳上市两个重大项目的独家财务顾问。
这既能体现获多利的专业价值,又能让双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郑锦华翻阅着方案,心里多少有些惊讶。
他以为陈记既然拒绝了入股,那么借壳上市和收购屈臣氏的项目肯定不准备交给获多利来做。
“方总监,你们这个方案.”郑锦华沉吟片刻,“确实很有创意。但恕我直言,相比于一次性收取顾问费,我们更看重与企业共同成长带来的长期回报。”
方文山早已料到对方会有此反应,不慌不忙地回应:“郑总,请相信,这只是合作的开始。
陈记未来的发展需要专业的金融服务,如果这次合作愉快,后续在并购融资、债券发行、乃至海外扩张等方面,我们都将优先考虑与获多利合作。”
郑锦华沉默片刻,终于露出笑容:“好吧,既然贵司这么有诚意,我们可以详细谈谈这个顾问合作的方案。
不过具体条款,还需要双方团队进一步磋商。“
“当然。”方文山微笑道,“我们期待与获多利精英团队的合作。
相信以获多利的专业能力和陈记的发展潜力,这必将成为港岛商界的一段佳话。”
两人握手告别时,郑锦华忍不住好奇地问了一句:“方总监,冒昧问一下,陈生为何对控股权如此执着?
毕竟很多企业都巴不得有汇丰系做靠山。”
方文山微微一笑,说出了一句让郑锦华印象深刻的话:“陈生常说,'宁可慢一点,也要走自己的路'。
陈记要做的不是一个依附于谁的附庸,而是一个能够独立行走,将来甚至能够引领行业的品牌。”
这句话,让郑锦华对那位素未谋面的陈秉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隐隐感觉到,这个年轻的创业者,或许真的能在港岛商界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方文山从获多利回来,径直走进陈秉文的办公室。
他笑着向陈秉文汇报了与郑锦华会面的全过程。
“陈生,郑锦华虽然对不能入股表示遗憾,但对我们提出的财务顾问合作方案,最终还是接受了。
他表示会尽快安排团队与我们对接,详细商讨‘收购屈臣氏’和‘买壳上市’两个项目的顾问合约细节。”
陈秉文听完,神色平静地点了点头,这个结果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
“很正常。
获多利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