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部落风貌 (第2/3页)
经用竹刀将骨架肢解,汤里只剩下些小骨头,用竹夹就能插起来。
给阿谷盛好食物,阿叶也盛了汤开始进食。
肉和骨头腌制入味,搭配了青青的菜叶,还放了不少豆子和紫苏,尽管没有其他调料,味道也十分不错。
饥肠辘辘的谷大快朵颐,连喝了五碗浓汤,吃了不少肉,直到肚子变得圆圆滚滚,方肯放下陶碗罢休。
阿叶只吃了两碗,在旁边静静看着他吃饱,才收起餐具到边上,把陶罐取下木架,离开火焰降温。
部落通常只有两顿饭,上午一顿,下午一顿,此时已是下午时分,家里五口人,阿兄和阿父不在部落,只有三个人吃饭。
阿玛还在忙,姐弟俩吃完之后,还要给她送过去,阿叶又取下一个大竹罐,罐口有碳化后的痕迹,密封和保温效果不错。
她把陶罐里的汤倒进竹罐,用盖子封好,放进了手提的竹篮,又取了干净的陶碗和竹夹放进去,最后,用草木灰完全盖住了通红的火炭。
“走吧!”做完这些,阿叶才伸出手,牵着弟弟离开了石屋,在空旷的部落中漫步。
天空中的火球已经偏西,但距离真正日落,还有不短的时间。
……
这里是一处平坦的河滩,场地十分开阔。
一丈多高的树干砸进泥土里,大腿粗细,下边用淤泥塞了小半截,上端砍成尖锥,中间用藤蔓层层捆绑,做成坚实的栅栏。
寨子前后大致一千步,前边是辽阔的汪洋,隔着三千步宽的海滩;后边是茂密的丛林,有片两千步的缓冲山坡。
左右约有一千五百步,左边是一条宽阔的入海河,与栅栏隔了两千多步;右边是低矮的树林,也隔了一千多步的灌木丛。
汪洋里有数之不尽的巨兽,远不是陆地生灵能涉足的地方,就算是在海滩区域,也生活着各种巨怪。
有海陆两栖的脊背巨龙,锋利的锯齿和修长的利爪,是所有生物的噩梦;
巨石般的咸水碳龟、拖着厚壳的巨型菊石,也喜欢成群结队,到海滩上晒着太阳。
在雨季的时候,甚至有会淌水的章鱼,时不时到沙滩上来捕食。
而丛林里的猛兽不及海洋,却比海岸上要多得多,没有腿的森蚺、树蟒,两条腿的骇鸟、恐牛、迅恐兽,四条腿的剑齿虎、恐熊、洞狮,不计其数。
每到血月重合之时,还会有数不尽的巨虫,从地底下钻出来,在陆地上四处扫荡,沿途的植被和动物,都会被摧毁殆尽,鲜有生还者。
如今的虫潮仍然会钻出丛林,从部落周围路过,不过有祭灵的庇佑,只会下意识地远离居住区。
偶尔有路过边境的,反倒成为了部落的猎物,借此获取大量肉食。
据说,部落最初的时候,就是从丛林深处跑出来的,但对于这个传言,大部分族人并不相信。
且不说那么危险重重的丛林,他们是怎么有命跑出来的?远离了海洋,盐分从何而来?他们靠什么活下来?
再说了,真要是生活在丛林里,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跑出来?族人们深知建立居住地的不容易。
大河波澜壮阔,最宽的地方有十多步,最窄的地方也有五六步,河中央最深处,甚至能没过两人的头顶,里边渔产丰富,危险也层出不穷。
凶猛的食人鱼和潜水鳄霸占了整条河流,只有暴躁的巨河狸能与之抗衡,即便是以鱼为食的渔鹰鱼鸟,也下意识远离了这片区域。
初来之时,部落本想在河岸边定居,还在这三大霸主手里吃尽了苦头,折损了不少人手,才退而求其次,在远离河滩的平洼处,建立了栖息地。
现如今,部落的饮水也是从几个支流浅滩取用,万万不敢接近大河腹地,只有食物匮乏的年岁,才会不得已来到边上,冒险捕食水里的大鱼。
相比之下,右边的矮林湿地危险性就要小了很多。
尽管也有大量猛兽盘踞,像猪鳄、树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