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八节 旧友(求月票、追读!) (第3/3页)
让张建川他们大感失望的是他们来得太晚了,等他们到台球室时,里边早已经人满为患。
八张台球桌早就被人挤的满满当当,旁边还有不少一边看打球一边等轮次的,很显然今晚要想等到打上一局,可够得等。
连克朗球都被一帮老工人给占满了。
“怎么办?”毛勇和马成友都很失望,宋德红也无可奈何。
打台球的那些人一看就知道是厂里大集体的青工,他们都不熟悉,便是想要插个队都不可能。
“还能怎么办?总不能在这里枯等两三个小时吧?谁知道人家要玩多久?”
张建川其实对打台球也没多大兴趣,纯粹是觉得能和几个老同学在一起说说话,让自己更快地适应现在厂里的这种生活氛围。
“那还是去跳舞吧。”宋德红瞟了一眼那边已经开始穿出来音乐声的俱乐部舞厅,他其实更喜欢热闹,舞厅里男男女女吵吵闹闹,更有气氛,“建川,俱乐部舞厅票都涨价了,六毛一张票,年初才五毛,咱们这里边只有你上班挣钱了,你得请客!”
张建川哑然失笑,笑骂道:“德红,你都说我难得回来一回,没说请客,还得要我请你们了?就穷到这个份儿上了?”
“建川,你当兵才回来,不知道没班上不挣钱的滋味,你当兵啥都是部队给你管完了的,而且在部队上你有钱也花不出去不是?”
宋德红话匣子又打开了,开始喋喋不休。
“我们这几年都缩在这厂里,又没班上,要想抽根烟喝瓶汽水吃个冰糕都得要找家里要钱,看爹妈脸色,这年头有钱就是大爷,没钱就是孙子,有时候嘴馋了,想出来打个牙祭,都得要节省半个月烟钱,你说这日子难不难熬?”
宋德红的话让毛勇和马成友都是点头赞同,心有同感。
几家家境条件都很一般,算是最普通的工人阶级。
宋德红他爸是机修车间的,妈原来在织布车间上三班倒,后来调到前纺车间上长白班了,毛勇他爸在准备车间,母亲在细纱车间,马成友的老汉儿在水电气车间,和钟伟民一个车间,母亲在劳动服务公司百货商店里卖东西,属于大集体。
而且每家都有三个子女以上,反倒是张建川家里只有两兄弟,算是少的了。
这也是厂里职工的现状,基本上都是三个孩子起步,两个反而算是少的,独身子女就相当罕见了。
“行了行了,别说得那么造孽兮兮的,舞票钱我请客,走吧。”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张建川也只能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