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染艺传承 (第3/3页)
了,就给威尼斯的砚欧寄块布,告诉他,扬州的水纹,还在等着和他的金线配在一起呢。”
丫丫接过册子和笔,突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翻出个小陶罐,里面装着些蓝草粉末:“这是我自己采的蓝草,晒干磨的,林先生说能染出最好的水纹。” 她往林砚手里倒了点,粉末细得像烟尘,在阳光下泛着青蓝色的光。
周明山看着这一切,突然往灶房走去,片刻后端来盆热气腾腾的水,里面泡着些蓝草叶。“尝尝家里的蓝草茶。” 他给每个人都倒了碗,茶水呈淡淡的靛蓝色,喝起来带着点清苦的香,“我爹以前总说,染布的人得懂草的性子,就像这蓝草,得用井水浸,太阳晒,急不得。”
林砚喝着茶,看着丫丫趴在桌上,用那支象牙笔在册子上写写画画,小眉头皱得像个小大人。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她身上,把她的影子和布上的水纹叠在一起,像幅温暖的画。周明山在旁指点着,声音里带着久违的笑意,那是自从父亲去世后,周家人很少有的轻松。
“其实我以前总怨你。” 周明山突然对林砚说,声音里带着点不好意思,“觉得你把我爹的手艺带到了外国,离了根。” 他指着桌上的新旧两块布,“现在才明白,好手艺就像水里的萍,看着漂在外面,根却一直连着土。”
林砚望着窗外,东关街的青石板路上,几个背着染具的年轻人正说说笑笑地走过,他们的布包里露出新染的水纹布,蓝得像扬州的天空。他突然想起周老染匠说过的话:“手艺不怕远,就怕没人接。” 此刻看着丫丫认真的侧脸,看着周明山眼里重新燃起的光,他突然明白,有些东西从来不会真的消失,它们会像水纹一样,在不同的布料上流淌,在不同的人心里扎根。
临走时,丫丫非要把自己染的那块小布塞给林砚。“带给砚欧弟弟看。” 小姑娘仰着小脸说,“告诉他我会好好学,以后染出最漂亮的水纹,和他的金线配成全世界最好看的布。”
林砚把小布放进怀里,那里还揣着周明山给的染版。走出旧宅时,夕阳正把东关街染成金红色,巷口的老槐树上,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像在说些关于传承的悄悄话。他摸了摸怀里的布和染版,能感受到它们的温度,像两颗跳动的心脏,一头连着扬州的旧宅,一头通向遥远的威尼斯,中间缠着的,是永远不会断的手艺与思念。
而周老染匠的旧宅里,丫丫正踩着小板凳,把林砚留下的染法册子放进樟木箱最上层,紧挨着爷爷的旧染布。她轻轻盖上箱子,仿佛听见了爷爷的笑声,像很多年前那样,在染坊的阳光里,温和地说:“丫丫要好好学,让水纹一直流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