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刘的真意 (第1/3页)
他不知道,郑方圆这一切,都是为官准则“对上不跪”和冷刚柔的“实事求是”综合下的作用。
它是郑方圆最心底的呐喊!
是的,对郑方圆来说,刘阳华给出的选择,已然将他逼入了绝境。
刘阳华的两个选择,说到底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对郑方圆无尽羞辱。
我怎么你了?不就那天开大会没有听你的话闭嘴吗?后面周良才都同意我说了。你还在记仇到现在。
这是郑方圆的猜测。刘阳华真实原因当然不是那个,否则他显然不会对一个李书记亲自招进来的人如此不留情面也会显得他这个人格局小、心胸窄。
真正的原因,有两重考虑。一个是历史成因,在李解空降前,秦中纪委对于干部违规兼职取酬这一块,刘阳华参与很深,很多案子都是他一言定之的。早年间甚至还自己写了一篇论文《审慎从严把握兼职取酬的种类和细分》,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上,获得了中纪委某领导的批示肯定。有了大佬的批示肯定,刘阳华多次被外单位邀请前往讲课授课。俨然成为了这里面的专家泰斗。
只是,他的这篇文章,与郑方圆的想法是截然相反的。因为他主张的是从严从重,刹住干部搞钱的欲望车轮,打击与民争利行为。
只是,刘阳华越来越迷糊了。从近年全国多起案子来看,怎么舆论风向变得不对劲了。在以前,老百姓是要拍手称赞的,而现在,网民们却纷纷指责纪委不通人情。这是怎么了?
要分析怎么了,原因有很多。大概无非几点:
第一,公务员体制改革,曾经单位在住房、上学、就医等等方面大包大揽已经成了过眼云烟。过去的干部享受了无忧保障还去搞副业兼职,让人憎恶。而现在的干部什么都要自己负责了,尤其是年轻干部没赶上时代红利,动辄要背上巨额房贷,压力很大。
第二,公务员职业化深入人心。之前信息不透明,干部接班制度存在,导致平民子弟难以进入,雾里看花。现在越来越多平民子弟通过公考进入队伍,加上网络的传播,逐渐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