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6章 大后勤(求五星好评,数据好差啊,读者大大们) (第2/3页)
己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
当我们成千上万套被服的需求下达,要求尺寸精准、面料耐磨、填充均匀,这会不会促使纺织行业改进工艺、建立更严格的生产标准?
这就是‘以军带民’——用军队这个最‘挑剔’的用户,带动民用产业向高精度、高可靠性、标准化方向迈进!”
他顿了顿,继续阐述:“那么‘以民促军’呢?
反过来,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强大、标准化的民用工业体系,遍布全国、管理规范的仓储运输网络,
反应灵敏的物资调配系统,以及大量受过基本技术训练的产业工人同志们。
这意味着什么?”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学员们:
“这意味着,一旦进入战时状态,我们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将民用工厂转为军品生产,将民用卡车编入运输序列,将技术工人征召入伍补充技术兵种!
一个强大的民用经济基础,是军队战时扩张和持续作战能力最深厚的源泉!
这就是‘以民促军’!”
这时,一位戴着眼镜、显然是参谋出身的学员举手提问:
“陈教员,我理解您的意思。
但这里有个矛盾:军队要求高度统一和专用,而民用生产追求的是成本和市场适用性。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难道要让全国的工厂都按照军标来生产暖水壶吗?”
“问得好!”陈朝阳赞许道,这正是他希望引出的深度思考,
“这就涉及到‘军民融合’的精髓,不是简单地让民品达到军标,或者让军品降低标准,而是要找到那个‘结合点’,
建立一种‘平时为民,急时转军’的弹性机制和标准体系。”
“比如,”他举例说明,“我们可以推动建立一种‘基础通用标准’。
汽车的轮胎螺丝、发动机的基础接口、无线电的某些基础频段和协议,
是否可以制定军民两用、或者极易转换的国家强制标准?
这样,民用卡车在生产时,就潜在地具备了满足军事后勤需求的基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