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一个核心两个翅膀三步走 (第2/3页)
我们的第一台小型拖拉机、第一套标准化齿轮箱要下线。
慕白这边,球墨铸铁要实现小批量稳定生产,为拖拉机提供合格的发动机缸体。
半导体研究,至少要建立一支精干、理解基本原理的青年团队。”
“第四至五年(1954-1955),良性循环,初见规模。
目标是建成一个涵盖机械制造、基础化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并拥有初步技术研发能力的区域性工业体系。
全省工业总产值,要在5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以上的增长!
届时,我们的产品不仅要供应军队和本省,还要有能力支援兄弟省份,甚至……考虑出口创汇的可能。”
房间里一片寂静,只有陈朝阳沉稳的声音在回荡。
郑春秋和周慕白都纷纷点头,满意这宏阔而具体的蓝图。
这不仅仅是发展工业,这是在亲手塑造一个省的未来经济格局。
“当然,”陈朝阳语气一转,“这份规划要落地,离不开三样东西:权、钱、人。”
“权,我会在省委力争,让这份规划成为全省的意志。”
“钱,除了向上争取,我们更要自力更生。
要成立‘汉东工业发展基金’,从整顿好的企业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滚动发展。”
“人,是最关键的。
要立刻筹备与京州工学院合办分院,郑教授,您要牵头制定教学大纲;
慕白同志,你的实验室就是最好的研究生院。
我们要自己培养工程师和技术员,成千上万地培养!”
郑春秋重重一拍大腿,脸上泛起红光:“好,有这份蓝图,我这把老骨头,就算埋在汉东也值了!”
周慕白也深吸一口气,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挑战的兴奋:
“目标清晰,路径明确。
陈书记,我会尽快拿出实验室的详细建设方案和第一个五年研发规划。”
窗外的夜色更深了,但会议室内的三人,眼中却亮如白昼。
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