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再访金陵厂 (第3/3页)
成品镰刀、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冷光。
“看,同志们干劲儿还是很足的!”张爱国补充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希冀。
陈朝阳默默地看着。
工人们确实在忙碌,但他们的动作机械、重复,脸上很少有专注于技术的表情,更多的是疲惫的惯性。
这热火朝天的场面,生产的却是技术含量最低、最原始的农具。
这虚假的繁荣,恰恰反衬出整个工厂在技术和产业升级上的停滞与无奈。
这时,陈朝阳注意到车间角落的清洗区。
他迈步走了过去。
几名女工正埋头在柴油盆里清洗零件,双手通红,油污浸透了她们的袖套和围裙。
陈朝阳在一名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女工身边蹲下,温和询问:“同志,每天要洗多少这样的零件?”
那女工吓了一跳,抬头看见一群领导,紧张得说不出话。
旁边一位年纪稍大的女工立刻替她回答:“报告领导,没数,来了就洗,洗完一批还有一批。”
“一直都是做这个工作吗?有没有想过学开机床?”陈朝阳继续问。
年长的女工脸上露出一丝苦涩,很快又掩去了:“俺们没文化,力气也小,哪能开机器……
领导说俺们手细,洗零件合适。”
陈朝阳沉默地站起身,目光扫过整个车间,看不到一个在主要操作岗位上的女性身影。
他没有说话,但紧抿的嘴角透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接着他们来到装配车间。
这里叮当声不绝于耳,显得“热闹”许多。
一个老师傅正用大铜锤使劲敲打着一个轴承,试图将它装入座孔。
“老师傅,慢点。”郑春秋赶紧上前阻止,他拿起游标卡尺,分别测量了轴承外径和座孔内径,眉头紧锁,
“公差配合超标了0.15毫米,这样强行装配,会损伤轴承精度,运行时容易过热烧毁。”
那老师傅停下手,擦把汗,有些不以为然:“这位领导,图纸上是死的,活儿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