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4章 不知其源,焉知其病? (第3/3页)
是重灾区里的核心区。
里下河地区涝碱相伴,淮沭地区北部沙碱并存,沿江部分区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问题!
可以说,除了部分沿江淤土和湖荡黄壤,我们苏北大半壁江山,都在和盐碱作斗争。”
尽管在座的都是了解情况的本地干部,但这组清晰的总量对比和区域分布数据,依旧让所有人感到呼吸一窒。
这不仅仅是报表上的数字,那是压在每个苏北干部心头沉甸甸的大山,是无数农户叹息的根源。
陈朝阳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不再给恐慌蔓延的时间,一步踏前,站定在地图中央,拿起那支红蓝铅笔,如握指挥棒。
“同志们,困难,就在这里!
它跑不掉,也绕不开!”
他的声音如洪,震醒了陷入沉闷的会场,
“张启明他们,选择了在困难面前闭上眼睛,甚至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而我们今天坐在这里,就是要选择另一条路”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眼神燃烧着近乎信仰的火焰:
“就是要把这座山,搬掉!”
“上面推广的步犁,还有其他的新式农具,为什么在我们这里推不动?”陈朝阳重复了走访时的问题,但这次是面向所有人。
下面一个管农业技术的干部壮着胆子回答:“陈书记,主要是……土质特殊,黏重板结,碱性大,很多农具容易损坏,效率反而比不上老式犁。”
“还有价格,”另一个干部补充,“老乡们穷,买不起,也信不过。”
陈朝阳点了点头,走到地图前,拿起一根细木棍,指向沿海和里下河低洼地区。
“同志们,问题的根子,不在于一张犁,也不在于乡亲们不愿改变。”
陈朝阳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他将手中的木棍指向地图上那片广袤的苏北平原,
“根子,在于这片被盐碱折磨了千百年的土地本身。
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不知其源,焉治其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