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喝开水 (第2/3页)
象了。
更多时候他们对于乡村的科学知识,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
他必须用最朴素的道理讲明白。
“什么是蒸发……”他放慢语速,用手比划着,“我们苏北这地方,太阳毒,风大,地上的水很容易就被‘晒干了’、‘吹跑了’,这个‘晒干’、‘吹跑’的过程,就叫‘蒸发’!”
他目光扫过全场,特意在面相朴实的乡镇书记脸上停留了一下。
“我再打个比方,乡亲们回家煮饭、烧水,锅里的水烧开了,冒出来的那股子白蒙蒙的‘水汽’,那就是水变成气‘蒸发’跑了。
水能蒸发跑掉,可水里面带的盐呢?它跑不掉,它只能留在锅里,越熬越咸。”
这个比喻极其生动,台下许多干部立刻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有人甚至下意识地点头。
“而咱们这苏北大地,就像一口被架在火上的大锅。”
陈朝阳趁热打铁,“太阳就是那火,雨水和地下水就是锅里的水。
水被蒸发掉了,可海水倒灌、还有自古以来沉积在土里的盐分,就像撒进锅里的盐,它留在了地表,日积月累,就形成了这白花花、要人命的一片!
这个道理,就叫 ‘盐随水来,水去盐留’。”
他用力敲了敲地图:“所以,我们要治碱,核心就是治水。
要挖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不让盐分跟着水跑到地表来。
还要引淡水来洗,把地里的盐分冲走。
这就跟咱家里做饭,菜咸了要加水冲淡,锅糊了要加水刷洗,是一个道理。
这是科学,也是咱们乡亲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智慧。”
这番深入浅出的讲解,彻底将对于这个时代乡村干部而言,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了家喻户晓的生活常识,会议室里的气氛明显活跃了许多,原本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就在这时,陈朝阳话锋一转,目光变得严肃。
“借着这个‘水’字,我提一个题外话,但也是一条硬指令。”
他环视众人,“今天会议结束后,治碱工作千头万绪,但在我们这个大工程开始前,我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