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风波暂息 (第3/3页)
:文具类利润薄得像张纸,一盒铅笔进价 1.2 元,卖 1.5 元,一盒赚 0.3 元,十盒才赚 3 元,够付半天房租的零头;
反倒是童装,尤其是那些棉含量超过 95%、领口缝了软布的,虽然进价 18 元比普通童装贵 3 元,卖 25 元也比别家高 2 元,家长却愿意买 ——
张阿姨上周一下子买了两件外套,手指摸着领口的软布,那软布是婴儿专用的纯棉纱布,洗过三次都没起球,她笑着说:
“你家这外套洗了不变形,孩子穿着不硌脖子,比百货大楼的还划算!百货大楼同款要 35 元,还没你这软乎!”
临走时还跟隔壁楼的李姐推荐 “去笑笑宝贝屋买,靠谱”,声音大得连路过的人都回头看,当天下午李姐就来买了件蓝色的。
一个念头在他心里慢慢冒出来,像春芽顶破了土,带着点嫩白的尖:能不能把童装当重点?
甚至以后找小加工厂,按自己的想法做设计 —— 比如在袖口绣个 3 厘米的小太阳,用金黄色的丝线绣轮廓,中间的圆点用橙色亮片,孩子抬手时亮片会反光,像真的太阳在闪;
或者把裤子腰头做得松些,选 2 厘米宽的婴儿专用橡筋,再缝层软布,孩子自己就能穿脱,不用麻烦大人;裤脚还能缝个小按扣,孩子长高点就把按扣解开,裤脚放下来能多穿半年。
这样就不用只靠批发市场拿货,利润能从每件 7 元提到 10 元,还能跟别家店拉开差距。
他把这个想法写在笔记本上,字迹比平时重了些,墨色深了一层,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外套,袖子画得一边长一边短,还标了行小字 “找加工厂 —— 问李干事(社区就业帮扶),红星服装厂?”。
他知道这远不是现在能做到的:红星服装厂在郊区,上次听李干事说过能接小批量订单,五十件起做,可五十件纯棉外套的进价就要九百块,他现在手里的流动资金只有四百多;
而且还得找懂设计的人改样式,自己画的图太丑,工厂未必能看懂。可这个念头像颗泡了水的种子,在心里发了芽,透着股韧劲,就算被土压着,也想往上钻。
连环画的收藏也没停,只是更隐秘了。
他不再自己跑废品站 —— 上次去废品站时,黑皮的手下还盯过他,问他 “收破烂干啥”,现在想起来还后怕。
他托了老货郎赵叔帮忙留意,赵叔推着辆永久牌旧自行车走街串巷,车把上缠了圈旧布条防硌手,后货架用铁丝加固过,绑着个印 “农业学大寨” 的帆布包,里面除了旧物件,还装着个搪瓷缸。
赵叔走街串巷三十年,谁家有旧书旧物件都知道,车铃 “叮铃铃” 响,消息比谁都灵通。
每次赵叔收到旧连环画,都会用旧报纸包好 —— 报纸是前一天的《晚报》,还带着油墨味,包得方方正正,再托去市区进货的杂货店主捎到店里。
林凡趁晚上关店后,把报纸包揣在怀里,贴着肚子,怀里的温度把纸页烘得暖暖的,像揣了个小暖炉,慢慢走回筒子楼 —— 怕路上遇到熟人问,他还会把包塞进外套里,拉链拉到顶。
上次赵叔还托人带了张纸条,用铅笔写着 “收了三本《西游记》(1、3、4 册),品相中等,纸没糟,第 1 册封皮缺角,第 3 册有铅笔涂鸦”,字迹歪歪扭扭,还沾了点泥点,应该是赵叔在田埂上写的。
林凡给赵叔送了两斤橘子味水果糖,糖纸是透明的,能看见里面橘黄色的糖块 —— 特意选了硬糖,因为赵叔牙不好,软糖粘牙;
还多塞了五块钱辛苦费,是一张两块、三张一块的零钱,叠得方方正正,放在糖袋最下面,说 “麻烦您多留意,有好的别放过,尤其是《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些”,语气里带着点恳求。
他把收来的连环画放在一个旧木箱里,木箱是从旧货市场淘的,花了二十块,木头带着股老松味,锁是后来配的铜锁,有点锈,开的时候 “咔嗒” 响,藏在床底下,上面还压了个装换季衣服的纸箱。
每次整理时,他都会用笑笑穿小的袜子改的软布擦封面上的灰,布软乎乎的,连纸页间的虫蛀小洞都要仔细看 ——
有本《三国演义》里有个黄豆大的小洞,他用指尖拂过,能感觉到纸的薄,心里还会可惜 “要是没破就好了,能多值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