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喋血明末,白虎战神扫八荒 > 第18章薪火启智:覃玉编书消语障

第18章薪火启智:覃玉编书消语障

    第18章薪火启智:覃玉编书消语障 (第1/3页)

    盟誓的血酒气息仿佛还在空气中萦绕,那份盖着五个鲜红印信的盟书,被郑重地收藏在了巴寨的祠堂里,与那白虎图腾的木雕供奉在一处。寨子里洋溢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昂扬气氛,连走路都带着风。五个寨子的人碰了面,不再是以前的警惕和疏远,而是带着几分自家人的熟稔和底气。

    但向拯民很清楚,热血和盟约不能当饭吃,更不能直接转化成战斗力和发展力。那次审讯唐崖副将田宗惠得到的信息,像一根刺,一直扎在他心里——他们不仅面对土司的威胁,更引起了官府的忌惮。未来的路,只会更艰难。

    “必须尽快把根基打牢!”向拯民对巴图和覃玉说道,“盟约是骨架,但要让这骨架长出血肉,变得强壮,靠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人才,技术,还有彼此间真正的理解和沟通。”

    他说的“沟通”,指的不是盟主之间的交流,而是更深层次的东西。在同盟的第一次非正式议事中,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几个寨子虽然都说土家话,但口音、用词习惯有不少差异,更重要的是,除了极少数像覃玉这样受过汉文教育的,绝大多数寨民,包括一些头人,都不认识汉字,也不会说官话。

    “这不行。”向拯民摇头,“同盟要发展,要对外交流,甚至将来要和官府、和其他势力打交道,光靠我们几个传话不行。必须让更多人,至少是年轻人,能识汉字,懂官话。否则,我们永远是闭塞的,容易被分化,被欺骗。”

    这个想法,与他不谋而合的,是覃玉。

    “向壮士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覃玉眼眸清亮,“开启民智,消除语言障碍,方能令盟约深入人心,政令畅通。薪火学堂,不能只教巴寨的孩子,应该面向同盟所有寨子,招收愿意学习的少年。而第一步,就是要有一本合适的启蒙教材。”

    说干就干。向拯民立刻拍板,在巴寨正式建立“薪火学堂”,作为同盟共同的教育基地。校舍就是之前那间大木屋,加以扩建和修缮。消息传到各同盟寨子,反应不一,有的寨主觉得让娃崽读书是好事,有的则觉得不如多学点打猎种地实在,但看在盟约和向拯民、覃玉的面子上,也都陆续送了些少年过来。

    学堂是建起来了,可教材成了大问题。这个时代,通用的启蒙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但那些内容,对于这些山里的土家少年来说,太过深奥,也离他们的生活太远。

    “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汉人的蒙学。”覃玉拿着向拯民凭记忆默写出来的《三字经》片段,微微蹙眉,“‘人之初,性本善’固然有理,但我们的孩子更需要认识脚下的土地,山中的草木,以及……我们为何要团结,为何要自强。”

    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编一套教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