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边关小厨娘:开局捡了个战神王爷 > 第一卷 第19章 山寨货

第一卷 第19章 山寨货

    第一卷 第19章 山寨货 (第1/3页)

    黑山屯的清晨裹着北境特有的干冷,沈记工坊里却早已热气蒸腾。

    沈青裹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棉袄,正蹲在灶台前,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柴火。她的鼻尖冻得微红,专注的目光随着灶膛里跳跃的火苗移动,时不时伸手感受一下铁锅的温度。这几日天气骤冷,面发酵的速度明显慢了,她不得不提前一个时辰起来生火升温。

    “张嫂,昨日那批黑豆粉的湿度记录放在哪儿了?”她头也不抬地问道,声音里带着晨起的沙哑。

    张嫂正在另一边指挥两个年轻媳妇筛面,闻言忙在围裙上擦擦手,从一堆账本里翻出个粗麻布封面的册子:“在这儿呢!昨儿个收工前我都记好了,这批豆粉炒得干,吸水比前日那批要多半勺水呢。”

    沈青接过册子,就着灶火的光仔细翻阅。自打接了守备府的订单,她就养成了记录每个生产细节的习惯。温度、湿度、原料批次、甚至天气变化,她都一一记录在案。此刻她秀气的眉毛微微蹙起,指尖在几个数据间来回比划。

    “不对劲。”她忽然站起身,快步走到正在晾晒的饼坯前,拿起两块不同批次的饼子,左右手各掂量了一下,又轻轻掰开一角,仔细比较内部的质地。

    她的动作引起了不远处萧山的注意。他正坐在工棚角落的矮凳上,面前摊着一本账册,闻声抬起头来。晨光透过棚顶的缝隙,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他没有说话,但深邃的目光一直追随着沈青的一举一动。

    “张嫂,你来摸摸看。”沈青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忧虑,“这两批饼子的硬度差得不少。若是交给守备府的军粮品质如此不稳,怕是会出大问题。”

    张嫂忙走过来,粗糙的手掌接过饼子仔细摸索,脸色也逐渐凝重:“还真是…许是这批黑豆炒制时火候有点飘?还是和面时水没控准?”

    工棚里的其他女工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人说是石磨磨损导致粉质不匀,有人说是这几日天气太冷影响了发酵。一时间,工棚里弥漫着不安的气氛。

    沈青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现代人的思维开始飞速运转:这分明是标准化生产的问题!手工制作依赖老师傅的经验,但每个人的手感不同,天气、工具、原料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最终品质。若是小批量制作还好,但要满足军需的大规模生产,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

    她拍拍手上的面粉,目光扫过工棚里一张张不安的面孔,声音清晰而坚定:“从今日起,咱们得立个规矩。每批豆子、麦子炒制前必须先称重!炒多久,用什么火,都得定死!和面加多少水,用多少盐,也得按斤两算,不能再凭手感差不多!”

    这话一出,工棚里顿时安静了不少。几个老资格的娘子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不以为然。王娘子忍不住嘀咕:“青丫头,这未免太麻烦了些?咱们做了一辈子饭,手上都有数,差不了多少的。”

    “王婶,这不是差不差的问题。”沈青耐心解释,语气却不容置疑,“这是军粮!要的是成千上万块都一个味儿,一个硬度!咱们现在小打小闹还行,以后量大了,全靠手感,非出乱子不可!”

    她心里暗自吐槽:这简直是从手工作坊迈向标准化生产的管理革命啊!没想到穿越了还得搞ISO认证?

    但改革的阻力远超她的想象。一天下来,不是这个忘了称豆子,就是那个和面水加多了。张秀姑跑前跑后地盯着,嗓子都快喊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