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交流会上初啼声 (第1/3页)
县里的“农村青年致富能手交流会”,设在县政府大礼堂。
红布横幅,木质长椅,搪瓷茶杯,空气里弥漫着粉笔灰、汗水和一股子严肃认真的气息。
唐莜莜穿着一身洗得发白但干净整洁的蓝布衣裳,坐在靠后的位置,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周围大多是穿着崭新中山装或的确良衬衫的男青年,像她这样年轻且是女性的参会者,凤毛麟角。
会议开始,领导讲话,各个公社的代表依次上台发言。有的讲科学种田,亩产增收;有的讲承包鱼塘,效益显著;有的讲开办家庭作坊,带动就业……个个慷慨激昂,数据详实。
唐莜莜安静听着,心中默默比较。
她的项目规模最小,起步最晚,看起来似乎最不起眼。
轮到河西公社的代表,一个高个子青年,嗓门洪亮地介绍他们公社的“长毛兔养殖项目”,说得天花乱坠,仿佛家家户户马上都能靠养兔子盖起小洋楼。
“我们引进的是优良品种,产毛量高,市场供不应求!预计明年就能为公社创造巨额利润!”青年挥舞着手臂,意气风发。
台下响起一阵掌声,主持会议的县农业局副局长也微微颔首。
就在这时,那青年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台下:“当然啦,搞养殖也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我听说有些地方,有女同志异想天开,在山上养什么山鸡,种什么草药,投入不小,能不能成,可就难说喽!毕竟,女人家嘛,还是踏实点的好。”
这话意有所指,不少人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了角落里的唐莜莜。
会场里响起一阵低低的窃笑和议论。
河西公社与张家屯所在的河东公社素有嫌隙,这青年显然是听说了唐莜莜的事,趁机打压。
带唐莜莜来的公社干部脸色有些难看,想要开口,却被唐莜莜用眼神制止了。
她缓缓站起身。
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有同情,有看热闹,也有不屑。
“这位同志说得对,搞生产确实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唐莜莜开口,声音不大,却奇异地压下了会场里的杂音,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我们张家屯后山,林多地少,传统农业受限。但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