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八百五十三章 前提和推理

第两千八百五十三章 前提和推理

    第两千八百五十三章 前提和推理 (第1/3页)

    所以这些方言谚语,就成了许慎《说文解字》里说这些字都是“从工声”的侧面证明。

    那到底当时的读音是什么样的呢?那就得一步一步倒着往前推了,在推到汉代之前,要先将明音,宋音,唐音论证清楚。

    这就分别要去和《洪武正韵》,《广韵》《集韵》,《唐韵》《切韵》像结合,找寻证据了。

    比如《平水韵》里的“一东”,韵母和普通话的后鼻音“ong”一样,而“二冬”,韵母其实类似“o”+“ong”,这个读音在吴语,闽南语,客家话,粤语里都有普遍保留,因此“一东”“二冬”,在方言里是十分容易区分的。

    每个韵部都不止一个字,所以这些字的发音还可以相互左证,再结合各地方言样本,能够较为方便且科学地推断出这些文字的古代读音。

    当然了,这问题要是仅仅这么简单的话,那也轮不到当做博士课题来做,这中间有许多的问题。

    其中一个大问题,就是韵书本身与时代脱节的问题。

    就好比《红楼梦》,绝大多数绘本里都会采用明代的服饰衣貌,都是以明代为背景,其实呢,从字里行间还是能够看得出来,曹雪芹是根据清代的社会为基础,所进行的加工。

    《水浒传》同样如此,写的是宋朝的事情,但是其实参考了很多明代的社会结构内容。

    《西游记》就更好笑了,唐僧师徒走遍万里,投宿化缘国王宴请,在哪儿吃到的都是中餐。

    韵书是文人收集整理的,他们收集整理韵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吟诗作赋,进行韵文的创作。

    而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追古”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个习惯就算到了如今也是如此,一个高中生能够用古文文体,或者用甲骨文,篆书作高考作文,先不说写的水平怎么样,新闻肯定是要举国轰动的。

    因为这个习惯的存在,就导致了韵书的历代作者,更喜欢重视考证总结前代的声韵规律,而将本朝的声韵丢在一边。

    研究前代声韵,叫“雅事”,研究当代声韵曲调,叫俗不可耐,就好像搞古典乐的大家都认为高雅,而唱流行乐的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