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奸似忠 (第2/3页)
财政部的经济调查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了这些海滨度假胜地正在成为拉动英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中心,几个海滨城市的发展速度甚至与传统制造业城市并驾齐驱。
而1833年内务部主持的人口普查报告则显示,两座城市的人口增速并列榜首,其中一个是全国最知名的贵族度假地布莱顿,另一个则是亚瑟·黑斯廷斯爵士的老家:约克的工业重镇、羊毛纺织业制造中心——布拉德福德。
拉姆斯盖特的沙滩上,八月的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落下来,海面泛着碎银般的微光。
海风柔和地拂过那些拎着遮阳伞、提着行李包袱的旅人,吹得女士们的白裙边缘轻轻翻卷。
男士们一边扶着帽檐,一边笑着感慨这股“比伦敦清新多了”的空气。
与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海滩娱乐不同,1835年的人们对于大海仍心存一份敬畏。
海水浴是新兴的医学时尚,而非单纯的休闲娱乐。
人们来拉姆斯盖特,不是为了在沙滩上晒黑,而是为了恢复健康。
医生在城中四处张贴海报、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宣称定期浸海可调和体液、振奋神经、消除痰湿,于是大批中产阶级与体面人家携老扶幼,浩浩荡荡地在暑期涌向这片南岸小城。
沙滩之上,一排排浴车停在海潮边缘,这些像小房车一样的木质车厢,有轮子也有窗帘。淑女们都会在车里更衣,然后再由浴车主人把浴车推至更深的浅海区,避免在公众视野下暴露身体的尴尬。
而女性如何下海,也是有讲究的,淑女们通常要由浴女陪同。
所谓浴女,其实是一种文雅的说法,这是一种海滨城市独有的职业,浴女通常是身材高大健壮的中年妇女,她们负责搀扶顾客,确保淑女们不会被海浪卷走。
至于绅士们呢,他们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他们通常只穿一件背心和及膝短裤,有些胆大的甚至敢游出几十码之外,尽情的在海滩上的女士们的望远镜里展现自己强健的身体。
在海滩上,那些不打算下水的人也有充足的乐趣。
孩子们围着潮水边的岩石翻找小螃蟹和海星,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进铁皮桶里。
长裙飘逸的太太们则坐在花呢布面的躺椅上,用长杆伞遮住额头,一边啜饮温热的柠檬水,一边阅读新出刊的《绅士杂志》和《英国佬》的最新一期。倘若运气好,还能在不远处的木平台上看见由地方唱诗班举办的即兴演出。
靠近码头的地方则比海滩还要热闹,那里有成排的纪念品摊贩、糖果商人、速写画师和耍杂技的街头艺人,速写画师通常会提前画好背景,倘若你愿意花上几个先令,便可以在十来分钟之后,留下一幅《某某夫人(小姐)在拉姆斯盖特的美好回忆》。
而在海滩尽头的东崖脚下,旅馆老板们则忙于迎送来客,他们的店门口通常会摆着“茶饮六便士”或者“鲜鱼早餐每人一先令”的广告牌。虽然这价格比之伦敦要贵上不少,但既然都来旅行了,客人们通常也不会与他们在这些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
只不过,肯特公爵夫人和维多利亚公主肯定是不会与市民阶层挤在同一间旅店当中。
早在几个月之前,她们就已经预定了专供王室成员和高级贵族入住的阿尔比恩别墅。
一如过去几年里维多利亚外出巡游时的场景,当肯辛顿宫的马车沿着拉姆斯盖特的街道驶向海港时,道路两边早就围满了看客。正如《泰晤士报》写的那样:王室家庭直接来到他们中间,这一点令英格兰人喜闻乐见。
整座拉姆斯盖特像是被早晨的阳光点燃了一般,街道两旁的窗户挂起了三角彩旗,孩子们站在排屋的阳台上向下挥手,还有人从楼上撒下用彩纸剪成的“花瓣”,落在街头行进的王室马车车顶,像是某种世俗的加冕。
乐队已经等候在通往码头的主街转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