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49章 南下三两事

第49章 南下三两事

    第49章 南下三两事 (第1/3页)

    今岁自然是个好年。

    蛰雷震,卯月起,仲春始,万物生发。

    当然这些都是记于礼记中的描述,而对仰仗着土地为生的百姓来说,判断今年光景如何有个最简单的指标:

    若是惊蛰能撒上第一把春雨,那便多半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

    自然而然的,眼下这场小雨便激起无数欢呼。

    这些欢呼发自司隶至青州的田垄上,从冀州至荆豫的阡陌间。

    往江陵去的官道上几骑踏着细雨慢行,为首一骑虽稚气未脱,但举止间却颇有老练之风,此刻正笑着朝身边沉思着的同行人打趣:

    “士载兄可是在心下在念此刻京师之风貌?”

    被唤士载的自就是邓艾,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哑然失笑道:

    “巨违可是在戏言…我当初未应赵将军之邀?”

    上蔡地处荆豫要道,且临汝水近二渠以滋良田万亩,结果却因小小一个典农官夺门而破,数月来邓艾偶能从市间乡野闻己名。

    而于刘皇叔麾下的少年们来说,还是邓艾拒绝了赵将军邀其北上至京师叙功的邀请一事,更为抓耳。

    毕竟但凡是渴望马背上建功的少年人,谁不希望能如同赵将军一样?

    百骑威压益州,千骑急援荆襄,既可单人斩将壮声威,亦能千人踏营逐贼酋,银鞍白马单枪扬声威,端的是少年郎所仰的英雄貌!

    邓艾说不动心那自是假话,但或因为自幼家贫的缘故,即使那赵将军不知为何对他格外的青睐有加,但他对大事计较向来清楚:

    如今洛阳京师风云汇聚,相比之下他一个小小的夺门之功算得上什么?与其攀附于赵将军身侧如蝉鸣一般鼓噪米粒之功,不如借此机会图全学业,留一展宏图之机。

    而图全学业去往何处?邓艾心底几乎只有一个答案:江陵。

    对邓艾来说,居上蔡任典农官的这几年,是认知不断受到剧烈冲击的几年。

    虽然南边的荆州对新法新物一直看管的紧,但几年时间下来随着曹军的不断败退,江陵的新物新法也借着贩夫走卒之口一点点的向北传播,而这些变化邓艾看得最为清楚。

    城外百姓赞叹农具与农法,城内士子以论工学为上,至于雪糖宣纸等物虽有禁令,然巨贾上官以着蜀锦用宣纸食雪糖为荣,禁令几成空文。

    而与这些事物一同到来的,还有曹刘双方的战线。

    想当初曹公携百万大军意气风发南下,意气扬扬;如今岁不过十,已成阶下囚矣。

    因此,邓艾对这一切变化的源头江陵城,自是有十二万分的好奇,而好在赵将军也格外的好商量,北上之前不仅修书一封以作方便,还更是给找了个一起南下去江陵的同行者——向宠向巨违。

    两人均还未加冠,然向宠钦佩邓艾夺门的胆识,邓艾亦赞叹向宠的言谈,故而这一路很快熟络至兄弟相称。

    而此时面对反问,向宠脸色上颇有神往道:

    “何至戏言兄长?若非叔父一纸调令,弟定是要厚颜与赵将军同行,去一睹我大汉京师。”

    这话便让邓艾略有羡慕,毕竟自己虽然说起来是新野邓氏,但实际上认真算起来,幼年丧父少时离乱,日子拮据到需要放牛过活。

    而向宠虽非襄阳寒门,然其父辈三人情同手足,二兄养家供三弟向朗求学,向朗出仕后便自然而然的对兄长儿子多有照拂。

    不过这种念头对邓艾来说转头就忘,感受着细雨拂面再看着道路旁里面有喜色的农户,他也是道:

    “洛阳被董贼付之一炬,又遭盗匪废弃多年,吾于上蔡亦有耳闻称残垣断壁间止有二三百户,重建非三五年不可,此时定比不得江陵繁华。”

    这话让向宠哈哈一笑:

    “江陵江陵,士载兄对江陵还真是念念不忘,兄且少待,按我等行程至江陵不过半月。”

    说罢打马道:

    “只望兄长切莫被江陵繁华迷了心窍才是。”

    一路向南,春意愈发盎然。

    邓艾本以为向宠那“繁华迷了心窍”是过甚其辞,但未曾想不至江陵便要醉了。

    但见挥锄如戈林,曲犁作战车,挥汗如雨下,万夫慨然同一声,战春耕。

    又见水车如磨昼夜不息,引动百十作坊万千匠人,亿万物事从始作。

    还见水道陆衢通达四方,轮桨相和不息,浮舟结驷来暨,轻舆川流楼船过肆,吴语轻哝官话喧哗,其景非北地所能想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