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南下三两事 (第2/3页)
就连本应该熟悉的故乡新野,在邓艾眼中也格外陌生了起来——眼前的舟與数量更胜往昔,坊市亦非曾经新野所能有。
向宠倒是不以为意道:
“如今玄德公殄灭国贼,中原北地皆定,如今商贾皆北上皆图利也。”
邓艾默默点头,任典农官数年的他自不会如腐儒一般听到商贾逐利便大动肝火,相反因为自幼的口吃之疾而有少说多看的习惯,如今商贾过境虽看着夸张,但想来以玄德公之仁与麾下谋士之智,也定然不会坐视有商贾夺利致民死之类的事情发生。
因为有了路上的所见所闻打底,江陵城的繁华并未如向宠担忧的那样“迷了心窍”,过了半个时辰的眼瘾之后邓艾还是拿出了赵将军的手书向向宠询问去何处找蒋公琰。
“士载兄要去寻太守?那恰与我同行,不过士载不再多看两眼这江陵城?”
邓艾摇摇头:“繁华虽好非我所为,我愿学此繁华之法…兴民也。”
向宠佩服的便是邓艾这点:“士载兄他日定为我大汉良臣。”
邓艾不以为意,随着向宠指点方位便打算先去太守府拜会,不过转身前又看了两眼满大街操着一口吴语的商人,心底忽然便蹦出来一个念头:
曹氏已覆,江东如何?江陵如此,江东恐早非一心也。
邓艾的判断朴素且脚踏实地,毕竟此前关将军拒曹时被江东背刺一事称得上是举世皆知,当时智识之士多有争论,认为若以汉室为重则非曹刘议和不可,虽然也有荆益士子称皇叔已非昔时可比,但多被引为笑谈。
故而后来刘皇叔战败了曹军,又解了江陵之围后,不少智识之士就再次小心调整了自己的身位,达成了汉室三兴不可逆的共识——只不过没人会想到这个三兴之始来得这么快。
因此市井间便骤然兴起了不少对于江东如何自处的猜测,甚至邓艾一路走来在茶肆听到过不少次百姓拿刘皇叔生擒大舅兄作为博戏,打赌猜测江东什么时候俯首帖耳。
毕竟床头打架床尾和的是夫妻,孙刘此前不过是姻亲,关系远没好到这个份儿上,此前的盟约早已是名存实亡。
如今眼见得江陵此景,邓艾倒是忽然醒悟过来为何所见皇叔麾下皆对江东不甚在意的样子,如今看来,自有其中道理。
邓艾一路南下所见的景象对他来说罕见,但对从江陵至建业的沿岸百姓来说,只道是寻常。
提兵十万去,主将伏棺还,自那一役之后便常有荆州巨船游荡于长江之上,沿途所见商船不碰分毫,但遇江东水师或招呼以巨弩或干脆就是蛮不讲理一撞,久而久之水师益减,片舟远行逐利者,愈不可计数。
长江行商之道愈发兴盛,建业也愈发繁荣,从江陵归来的商人皆言建业已经有了江陵的三分影子。
那倒是也难怪,毕竟巴中虽有蜀锦蔗糖,但吴郡本就有山珍稀物;且近年来纸坊愈盛,亦能与勉力与荆州纸坊一争,故而与荆益相较也算有长处。
只是随着建业愈发繁荣,本作为建业中心的孙侯府反倒是愈发显得衰败了,门前来往也日渐凋零,直与建业格格不入了起来。
长居于此的诸葛瑾看得明白,并非真的是孙侯府破败了,只不过是这些年在建业城中修建的朱门大院比起江陵兵败之前,多了不止一筹。
进了殿门后便能发现,府内依旧打理得一丝不苟。
入门后一眼便能看到反植荷蕖的圆渊方井,江东尚暖,故而虽北地还是料峭初春,此处荷蕖已发秀吐荣,一副菡萏披敷之景。
换做往常,诸葛瑾是挺有兴致好好观赏一番的,但今天不过略略瞥了一眼,捏了捏袖口中的信函,便急匆匆穿过廊道入了正殿,对着中间手捧书卷的此间主人躬身道:
“主公。”
声音落在地上都仿若有了一点回声,好似是要等着音符破碎一般,一个呼吸后诸葛瑾才听到了回应:
“子瑜来了,此处无人,且近前来说说,可是邺城又有什么消息了?”
诸葛瑾也不是惯于推脱之人,往前两步跪坐下来,这个距离能看到孙侯那拉弓时丝毫不抖的手指在此刻捏着书卷似有点发白。
孙侯自是在等消息,索性诸葛瑾便也惜字如金道:
“銮驾旋轸。”
“去长安?”
“往洛阳。”
“竟真是…洛阳。”
孙权喃喃,诸葛瑾留意到,主公指尖的关节似是回了一点血色。
虽然此前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