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优化过审,临床课题伊始!(求订阅) (第1/3页)
综合试验中心是由原动物试验室增建而来的!
胡青元开车进停车场后,姚广可能是接到了门口保安的电话或信息,直接就拨通了方子业的电话。
“方教授,您已经到试验中心了吧?”姚广忙问。
“我和聂主任都在器械测验室等你。”
桥接电极的研发,一开始是方子业与聂明贤二人合作捣鼓的,但报批上去后,还是出现了些许问题。
于是方子业就马上咨询了姚广这位广白集团的总工程师,姚广对桥接电极这种新东西自是感兴趣之至的,马上就飞回了汉市。
一直待到了今天。
“好的,姚总工,我马上就到了。正在停车,预计二十分钟之后就能到。”
“过来负责课题前期考评的专家团队都已经安排到位了吧?”方子业问。
桥接电极属于是全新的器械,脊髓损伤属于全新的病种治疗课题。
越是新的东西,越是影响重大的东西,就越要谨慎。
哪怕只是临床课题的开端,科技部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此都极为重视,特意要遣派专家团过来入驻一段时间。
一是为了考察方子业团队的前期研究准备,二是考察是否具备进行临床研究的资质,三则是评估实验的安全性、伦理学评估是否合格等。
自然,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为这个课题查漏补缺。
用屁股想都能想得出来这个课题于医学中的重要性,能够让华国在医学领域起立带队的领域,不可能不予以重视。
哪怕它只是医学大类中的一个小小分支。
“我已经接到了邓主任发来的消息,说是都已经安顿好了,袁玉丰副校长还有王兴欢院长都亲自出动了,自是不会有问题的。”
“方教授,你先过来,我们再仔细地核对一遍吧,我们课题送批之后,反馈的那些问题,还是要进行第四次审核的。”姚广道。
“嗯,好!~”方子业答应了下来。
这件事事关脊髓损伤课题的进度,方子业当然不可能耽搁,而且从明天开始,专家团就要入驻综合试验中心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这一次组成的专家团,不乏有骨科学、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脊柱外科等相关领域的院士参与。
还有全国都极为知名的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里的重要领导……
科研属于方子业的科研任务,算是私事,不能影响门诊。
可方子业选择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不加班,也是人之常情。
快速停车之后,方子业与胡青元二人快速下车。
胡青元拎着自己的双肩包,喉结滚动:“师父,今天是最后一次复审,应该没有什么特殊的问题。”
“您派来跟着我的李七汐想要过来远距离观看一下,您觉得可以不?”
“她不会打扰到测验复审,而且她已经打车到门口了。”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学习,她也懂了实验室里的基本规则和知识……”
胡青元说:“当然,师父,您不同意的话,我就让她去附近的咖啡厅里坐一坐!~”
“只是我个人觉得,这个李七汐还是有一定天赋的,也有一定的向上进取心,她接触到我们课题组后,想要看看极为高端的场面,是人之常情!”
方子业深吸了一口气,步速不减:“她不能来!”
“为了这个东西,揭翰,我师父袁威宏将近一周时间,你和我最近一周的大部分时间都关了禁闭。”
“廖镓教授,聂明贤大哥,宋毅,还有董宁老哥,最近半个月都是近乎住在实验区的。”
“任何无关人员以及变异因素都不能出现在今天的测验区。”
“也就是你师父我心大,否则的话,若要对这个课题更加重视一些,我们全体所有人员闭关整整一个月,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胡青元马上回说:“好,师父,我给李七汐发信息,让她去休息。”
“再多解释几句吧,理由你自己想,我没空了。”方子业道。
很快,二人就上了电梯,往三楼的器械测验区域而去。
姚广快步走来:“方教授,经过改良,如今的电导性已经过关,类比范围电压下,电极不再会放大电流量,只会维持在非常稳定的水平。”
“这些是数据。”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的郑教授不愧为业内顶尖教授,这么重要的数据说给就给了!~”
方子业点头:“是啊,我都以为要费一番口舌的。”
“天下之大,人材如过江之鲫,我们不可能通透所有的学识面和知识盲区,特别是未知的东西。”
“方向太多,要注意的细节太繁杂。”
“以后还是要多多请教。”
“不过这课题的数据都未公布,我也不知道其他教授们的课题进度如何。”
方子业接着道:“但这一次的课题,竟然不是盲审,倒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姚广则道:“方教授,课题的盲审那是针对普通课题的,你这种课题怎么可能去送盲审,全都是实名制。”
“上面既怕有人包庇你,更怕有人故意针对你!使得这个课题胎死腹中。”
“不管怎样,方教授您如今也有汉市大学背靠进行背书,其他的盲审专家也不敢乱来的。”
“数据就这些。”姚广一边聊,一边强调。
方子业点头,细细阅读时,看到了聂明贤正坐着闭目养神,他的黑眼圈和眼袋都有些严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