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穿在1977 > 第851章 成功经验

第851章 成功经验

    第851章 成功经验 (第3/3页)

    如果集团主业一直保持高收益,这样的公司肯定也没问题,可一旦主业遇到困境,结果是什么,还用我说吗?”

    周亚丽眨眨眼,“一倒一大片?”

    陈凡点点头,“不仅是一倒一大片,还会严重拖累主业,本来是有希望摆脱危机的,却因为拖累,最终只能倒下。”

    他转头看向杨书记几人,正色说道,“我知道,你们肯定是看了华西村的报道,还有听了一些人的建议,才会有这些想法。”

    叶树宝立刻连连点头,“对对,华西村就是做小五金厂起家的,然后我们又听了公社上的建议,才会做这套发展方案。”

    陈凡笑了笑,说道,“从目前来说,华西村的发展策略肯定是对的,而且有他们这个成功的例子在前,一定会有很多生产队向他们学习,什么五金厂、纺织厂,能做的都给安排上,不能做的也会想办法去做。

    在短时间内,……”

    说着忽然笑着摇摇头,“可能这个时间也不短,或许是三五年、或许是十年八年,大家都能赚到钱。就跟现在的卢家湾一样,不管是做熟食还是卖衣服,又或者烧陶瓷,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就不怕卖不出去。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东西卖不动了,怎么办?”

    他转头看向周亚丽,“现在的国内市场是供不应求,一旦上级放开管制,大家都去做企业,你应该清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周亚丽眉头轻挑,“供过于求,接着就是恶性竞争、价格战、大批竞争力不足的小厂倒闭。”

    杨书记几人没有完全听懂他们这段话,但他们听明白了一个道理,好日子不会一直有!

    这时陈凡又继续说道,“按照你们原来商量的发展方案,哪个产业赚钱就做哪个,一旦遇到卖不出去货的时候,面临的困境还不是最可怕的。”

    杨书记心里忽然一个激灵,看着他问道,“最可怕的是什么?”

    陈凡看着他,正色说道,“最可怕的是给后来人做了榜样。有钱的时候就随意投资,这个也做、那个也做,一点也不为未来考虑,用专业的话来说,就是没有风险管控意识。

    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困难,他们不会将精力放在主业上,而是从其他方面想办法,说白了就是逃避困难,寻找其他赚钱的机会。

    那就不是做企业、做事业的态度。更别说那种做法也不一定行得通。

    我刚才也说了,短时间内不用担心赔钱的问题,而且钱还会越赚越多,你们现在这样做,搞分散投资,等到以后,后来人会不会也会和你们一样,拿着钱到处投资,这个也做、那个也做?”

    他说着忽然笑了笑,“毕竟,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也可以算是‘成功经验’嘛。”

    没错,他说的就是未来的华西村。

    很多人都不知道,华西村的核心产业,竟然不是跟农村息息相关的农业,而是钢铁、化工等重工业。

    后来华西村遭遇债务危机时,有专家对他们的诊断是:盲目多元化扩张和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重工业等问题并存。

    事实上面临这种问题的,何止是一个华西村,几乎所有曾经辉煌过的村集体企业,都是同样的问题。

    那些村子,也是因为有“成功经验”在前,才会一股脑地跟风而上。

    反而有些地方专注于某一个产业,基于农村地域特长默默耕耘,还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发展成闻名全国的特色村。

    把卢家湾的产业做起来并不难,但如果放任其肆意发展,即便以后能成为“百亿村庄”,结局也无非是另一个华西村。

    虽说是“烂船还有三千钉”,但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为什么要烂呢?

    要是按照他的策划,始终围绕农业做文章,首先这是永远符合上级发展政策的,绝对不会因为什么环保政策、矿石市场的变化等外部因素而出现危机,其次产业结构不至于单一化,不会说一个产业不行了就要垮掉,鱼不行还有肉,棉不行还有粮。最多只是在管理上出现问题。

    当然,陈凡也是尽人事听天命,正如他跟周正东说的那样,他充其量是个狗头军师,只负责提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具体听不听、做不做,还是得看生产队的领导们、他们自己怎么去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