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 第995章 数值模型,大气家李爱国,肖参谋来了,道蹅问题

第995章 数值模型,大气家李爱国,肖参谋来了,道蹅问题

    第995章 数值模型,大气家李爱国,肖参谋来了,道蹅问题 (第2/3页)

    “举双手赞成?当然赞成!年轻人有闯劲是好事嘛。”

    郭先生见无法得到支持,知道事不可为,眼睛一转说道:“老张啊,回函要突出科学院‘全力支持’,哦对了,红星所条件有限,必要时我院可‘无私提供’设备支援嘛。”

    这其实是在告诉张副院长,张副院长只是主持科学院的工作,他才是真正的院长。

    张副院长在科学院工作那么多年,哪能不清楚郭先生的心思,考虑到班子团结,没说什么便点头答应下来。

    “散会!”

    郭先生散会后,回到了办公室内。

    下属计算所的陈副所长得到消息赶来了。

    自打红星计算所研制出铁路网后,俨然已经成为了国内一流的计算所。

    此起彼伏,科学院计算所的地位就尴尬了起来。

    明明顶着科学院正统的帽子,却不受上面的重视,每年的预算还被砍了一大半。

    特别是计算所内的几个老专家,陆陆续续被夏中肃拉到了红星计算所。

    “领导,李爱国也太不像话了,这么大的项目,应该先汇报上来,由科学院统筹进安排嘛,他这个在搞个人主义、山头主义。”

    “小陈啊,爱国同志也是为了搞工作,不用上纲上线.”

    见郭先生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陈副所长心中一阵唏嘘,现在李爱国立功无数,早在上面挂上了号,就连郭先生也得退避三舍了。

    陈副所长眼睛一转,压低声音:“院长高明!李爱国仗着上面有人就蛮干,气象预测涉及军事,失败就是泄密!到时候…红星所这烂摊子,还得靠您掌舵才能收拾。””

    这话说到了郭先生的心坎里。

    他喝着茶水,眯起眼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小陈啊,你的机会估计马上要来了。”

    “院长,这全都是您的照顾,您放心,我要是成为了红星计算所的所长,一定唯您马首是瞻。”

    郭先生笑了笑看向窗外。

    大树在狂风中被刮得东倒西歪。

    李爱国并不清楚项目还没开始,就被人盯上了,就算是知道了也不在意。

    因为此时他带着指挥部的同志,正在京城火车站内迎来自金陵的同志。

    指挥部的同志除了气象站的,大部分成员来自气象水文局。

    气象水文局简称是总参军事气象局,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它的来头。

    气象水文局由邹领导带队,对于配合李爱国搞天气预报本身有点小意见。

    毕竟这事儿本身应该由水文局来主导,现在军威却另起楼灶了,只是因为纪律要求,所以才没有提出反对。

    “爱国同志,金陵的同志什么时间到?”站台上,邹领导有些着急了。

    “马上了,刚才站里面通知了,列车晚点了半个小时。”

    说着话,一阵清脆的汽笛声响起,来自金陵的列车缓缓停在了站台上。

    “肖哥,首长怎么把你派来了?”李爱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先是一愣,快步迎了上去。

    “这次我来这边有两个任务,第一是配合你们尽快搞出天气预报系统,第二就是帮着首长看看你的功夫有长进了没有。”肖参谋笑呵呵的拉住李爱国的胳膊。

    他看向站台上那几个气象水文局的领导,抬抬下巴:“这些就是指挥部的同志?”

    肖参谋级别很高,还经常到京城开会,气象水文局的那些领导都见过他。

    邹领导此时还没反应过来,见点到了自己的名字,连忙走上前敬了礼:“肖参谋!许老身子骨还硬朗?当年小山子战役,把首长把我从弹坑里刨出来的!”

    “邹杰光?邹小个你是邹小个!”

    肖参谋上下打量邹杰光,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硬朗着呢!听说你‘邹小个’管气象了?正好!爱国是许老关门弟子,自家娃娃的项目,你这当叔的不得把家底掏出来?

    “哎吆,原来还真有这层关系。”邹杰光也听说过传言,不过并没有放在心上。

    现在有不少人搞一些乱七八糟的消息,来鱼目混珠,以至于在地方上搞出不少的笑话。

    现在肖参谋亲自确定,邹杰光看向李爱国的眼神顿时不一样起来。

    “原来是自家人,好小子!藏着掖着!走走,等晚上到家里面……我让嫂子给你炒几个好菜。”

    “邹叔,您忘了,今天是肖哥抵京的日子,咱们得为肖哥接风洗尘啊。”

    “哎,你看我这脑子,糊涂了。”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往往会在共同的圈子里自然消融。

    这就是圈子的神奇之处,它能将陌生人变成知己,让疏离转为亲密。

    从古至今,圈子都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

    同学有同窗之谊,朋友有知己之情,战友有生死之交.这些无形的联结,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底色。

    关键在于“志同道合“四个字。

    好的圈子不是拉帮结派,而是志趣相投者的自然聚集。

    用得好,它能成为前进路上的助力,用得不好,也可能成为发展的桎梏。

    咱李爱国要搞大事,就不可能脱离现实,搞水至清之无鱼那套字。

    果然。

    一直对李爱国有意见的那些地方气象站的主任见此状况,互相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里看出了点震惊。

    原本还希望水文局能帮他们出头,没想到对方竟然是一家人,这叫什么事儿啊。

    津城地方气象局的一个主任小声说道:“估计郭先生得知这个消息,又该暴跳如雷了。”

    站在不远处的老猫也松了口气。

    他们确实可以利用石景山气象站的权威,和农夫的关系来为天气预报计划保驾护航,但是效果绝对不如肖参谋。

    李爱国也清楚肖参谋的出现是老许在后背为自己撑腰,心中着实有些感动,这师傅真给力。

    “这次的气象预报计划稳了!”

    事情正如李爱国预料的一样顺利。

    由肖参谋和邹杰光亲自出面协调,各地的气象局纷纷配合,只是十多天的时间,气象局内的资料就运送到了京城里。

    黄教授和齐得名等专家负责筛选资料作为构件数值天气预报的模型。

    李爱国忙碌了几天后,也回到前门机务段工作室内,检查了玉米的生长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