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 第995章 数值模型,大气家李爱国,肖参谋来了,道蹅问题

第995章 数值模型,大气家李爱国,肖参谋来了,道蹅问题

    第995章 数值模型,大气家李爱国,肖参谋来了,道蹅问题 (第3/3页)



    吴教授和赵教授正根据播种、出芽等情况记录数据,作为大规模推广之用。

    “这阵子可能比较忙,后续的工作就有劳两位了。”

    “只要能找到最好的玉米种子,别说这点工作了,就算是让我们天天睡在这里,都乐意。”

    李爱国这才注意到两人竟然在温室大棚里打了地铺。

    “这样不行,这里面温度潮湿,容易生病。我去后勤处帮你们找间宿舍。”

    老一代的农业专家等年纪大了,都是一身病,为啥,就是因为常年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

    现在能够有更好的条件,肯定不能为了吃苦而吃苦。

    李爱国出了温室朝着后勤处那边走去。

    刚走没几步,就看到救援队的刘青松带着队员们从外面回来,他们一个个跟泥猴差不多,应该是刚结束救援。

    “怎么,刘哥,有列车出事故了?”李爱国心中一跳,递了几根烟。

    “是爱国啊,这事故跟调度没有关系。”刘青松明白李爱国的担心,接过烟,点上后皱着眉头说道:“是军粮站区间那边的枕木出现了松动,导致列车脱轨,因为火车制动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是吗。”李爱国正打算离开,旁边有队员小声嘟囔:“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枕木出问题了,也不知道那帮巡道工是干什么吃的!”

    “诶,小刘,巡道工们也尽力了,那么长的铁道线,要检道,还要修缮,哪那么容易。”

    刘青松训斥队员:“刚才咱们回来的时候,你没听说吗?段里面十二个班组的巡道工,已经连续工作三天了没休息了,这会段长正打算号召别的车间的同志去把他们替换下来。”

    那队员挨了一顿训,不吭声了。

    李爱国对巡道工的工作了解得不多。

    只知道跟后世有些不同,这年月的巡道工除了巡查线桥外,还要负责修缮铁轨的工作。

    一年四季,不论严寒酷暑,他们都是风雨无阻奋战在铁路线上,十分辛苦。

    现在连续发生三起事故,巡道工们的压力肯定更大了。

    “李司机,您忙着呢?”李爱国正一边想着巡道的事儿,一边闷头朝后勤处走,身后传来了一道声音。

    他扭头看去,只见一个小姑娘站在不远处。

    这姑娘很瘦,像是以前的何雨水,扎着马尾辫,穿着补丁衣服,还背了书包。

    “姑娘,你是?”

    周一也没想到会遇到李爱国,喊出声后,却不知道该如何打招呼。

    她脸色通红,支支吾吾的说道:“李司机,我叫周一你不认识我,我认识您,我娘在方便面厂工作,我还帮您造过暖宝贴。”

    李爱国见她是职工家属,也没在意。

    打了个声招呼后,看着她手上的膏药问道:“周姑娘,你是给你家大人送药?”

    “嗯。”周一点点头:“我爹是巡道工,这阵子工作忙,老毛病又犯了,胳膊疼的厉害,我就买了点膏药,想给他送去,只是却找不到人”

    “他们应该还在工作,你跟我来吧。”

    李爱国带着周一朝着前门机务段的东边的线路车间走去。

    线路车间也是大型车间,跟整备车间拥有各种机械不同,这里是全机务段工人最多的车间。

    李爱国来到线路车间的时候,车间黄德行主任正在给各个班组长开会,拍桌子骂娘。

    “三次事故啊,你们不觉得丢人,我老黄的脸皮已经被按到地上了。从现在开始,全部取消休假,所有巡道工工作时间增加两小时,必须要在一个星期内,把线路全部检修一遍。”

    “主任,巡道工们已经连续工作好几天了啊,有些还累倒了。”一个班组长举手。

    “轻伤不下火线,病了怎么着,难道就不能坚持吗?”黄德行看着那个班组长说道:“万一再出事,再出事,我老黄摘帽子事小,车毁人亡…谁担得起?!”

    班组长见黄德行发火了,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行了,散会!”黄德行转身出了会议室,正好碰到李爱国带着周一进来。

    他认识李爱国,笑着迎上去:“李大车,你怎么过来了?”

    “是黄主任啊,正好了,这位是周一,给周巡道员送膏药的。”李爱国介绍了周一的身份。

    “小王,你等会不是去军粮站那边嘛,把膏药给五班组的老周送去。”黄德行喊来了一位班组长,把膏药递了过去。

    周一连声感谢,转身离开了。

    李爱国本来也打算离开,又停住脚步,给黄主任递了根烟。

    “老黄,听说段里面要求把那些连续工作好几天的巡道工撤回来,有这事儿?”

    黄主任没想到李爱国会提出这个问题,愣了下后,拍着大腿说道:“爱国同志,不是我不愿意撤,是撤不得啊!”

    “工作要干,同志们也得休息。”这是线路车间的事儿,李爱国也不好掺和,只能提醒。

    黄主任没想到李爱国会如此关注这事儿,说道:“你不在我这个位置,不懂得我的难处,咱们机务段所管辖的铁路线路一大半都是有七八十年历史的老线路了,枕木和道蹅全都老化了。

    枕木还好说,更换起来比较方便,关键是道蹅,要想夯实了,没有十多个人,大半天时间压根没办法完成。”

    李爱国也见过巡道工的工作,这年月夯实道蹅主要使用的是一个四五百斤重的铁辊,上面有绳子。

    五个工人一组,抬起铁辊重重的砸在松动的道蹅上,一直要砸实落了,才能重新铺设铁轨和枕木,要不然过不了几天,还会松动。

    这是个真正的力气活儿,只能是那些老巡道工干,年轻的小伙子们压根就坚持不了两天。

    李爱国记得在后世这玩意好像是被铁路捣固镐代替了。

    铁路捣固镐跟电镐的原理和结构差不多,安装了一个小型汽油发动机,前面加装振捣棒。

    工作室现在能制造汽油发动机,振捣棒那玩意结构很简单.

    搞了!

    “要是有新设备的话,也许就能解决这些麻烦了。”

    黄主任皱眉头:“啥设备?这可是砸实道蹅,道蹅得像夯地基一样砸实,四五个人拉那铁轱辘,一趟下来肩膀没块好肉!半点都掺不得假的。”

    李爱国没有再解释什么,转身离开了线路车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