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八百零四章:抬棺出征·收复伊犁

第八百零四章:抬棺出征·收复伊犁

    第八百零四章:抬棺出征·收复伊犁 (第3/3页)

    肃州西门校场。

    西北的黄沙吹千余名将士的脸庞。

    一身戎装的老者登上高台。

    台下众将士,高声道:

    “参见大帅!”

    老者点了点头,开口道:

    “爷们儿们,我们打败了阿古柏,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所有地方。”

    “俄人当初说,待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就交还伊犁,可这两地已收复了两年多,他们依然霸占着伊犁。”

    “那伊犁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我大清乾隆爷留给我们的塞上江南!”

    “天山南北已经收复,爷们儿们!你们说伊犁我们要不要?!”

    将士高举兵器,齐声高喊:

    “要!要!要!”

    老者笑了。

    “好!你们有决心就好。”

    “我老了,可就算死在新疆,我也绝不说一句不要伊犁的话,也绝不对俄人服软!”

    随后老者扬了扬手。

    四名亲兵抬上一具黑漆棺材。

    老者指着棺材道:

    “你们都看到了,这就是我给自己准备的棺材,我要你们抬着它出关。”

    “不复伊犁,我誓不生还!”

    甲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将士们气势高昂:

    “不复伊犁,誓不生还!”

    “不复伊犁,誓不生还!”

    画面一转。

    旌旗招展,战马嘶鸣。

    老者率军出关。

    而在他的战马后面。

    将士们抬着那口黑棺随行。

    “爷们儿们!”

    “出关啦!”

    ……

    【光绪六年四月十八日(1880年5月26日),六十八岁的左宗棠率亲军六大哨一千余人离开肃州,出嘉峪关向哈密进发。】

    【为表示抗俄决心,他毅然决然,“舁榇以行”】

    【五年前,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主持收复新疆的行动。】

    【左宗棠的湘军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收复了除被沙俄占领的伊犁地区外新疆的所有失地。】

    【他在写给家人的信中坦露心怀:“此时西事无可恃之人,我断无推卸之理,不得不一力承担。”】

    【五月十四日(6月21日),清廷召开紧急会议,李鸿章的意见左右了会议,协办大学士全庆、工部尚书翁同龢、礼部尚书徐桐以及南洋大臣兼两江总督刘坤一都赞成委曲求全,与俄妥协。】

    【“越二日”,将会议意见上奏。清廷遂于十九日发出“上谕”,决定寄希望于谈判。】

    【派驻英、法公使曾纪泽赴圣彼得堡重开谈判。】

    【七月初六日(8月11日),清廷发出谕旨,调左宗棠回京,“以备朝廷顾问”。】

    【二十四日,左宗棠接到这道谕旨,深受刺激。他因壮志未酬,内心十分痛苦,在一封家信中曾这样表白:“俄意欲由海路入犯,而任事诸公不能仰慰忧勤,虚张敌势,殊为慨然。我之此行,本不得已。”】

    ……

    {左宗棠用兵新疆之所以能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究其原因,就在于战争的正义性质,各族人民的支持,准备充分,指挥正确以及广大将士的英勇作战。}

    {左宗棠说:“夫西征用兵,以复旧疆为义,非有争夺之心。”}

    {收复新疆,驱逐侵略者,不但是新疆各族人民的迫切要求,也是西征广大将士的共同心愿。出关清军绝大多数均能上下一心,士气高昂,“万里长驱,每营仅发四个月盐、菜,无却步者”}

    {进军新疆之艰苦是人所共知的:要跋涉戈壁之中,翻越天山之巅。}

    {要忍受吐鲁番盆地的酷热,并攀缘陡峭的冰山。}

    {有时因敌人决河,要泅渡汪洋泽国。}

    {有时因中途缺粮,面临断炊的威胁。}

    {但是,不管如何艰难困苦,西征军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

    {南疆西四城克复后,清军为追剿残敌,深入人迹罕到之地,“四昼夜驰八百余里,人未交睫,马未卸鞍,接仗时犹复倍加抖擞,愈接愈厉”}

    {而清军收复新疆的斗争不但得到维吾尔族各阶层的支持,也为其他各族人民所拥护,如由喀喇沙尔避居博尔吐山的蒙古“台吉”扎希德勒克,得知清军进抵托克逊,立即赶往该城,向将领陈述机宜。}

    {当清军继续前进时,他“随同驰驱,于地势险夷、贼情虚实、水道深浅,据实备情”。}

    {而从伊犁逃出的锡伯族民众在喀尔博户一带屯田储粮,清军进至乌苏,他们就把粮食送到营中,以供军糈。}

    {根据《伊米德史》这一部维文史料所载:“没有一个城镇向皇帝陛下的大军射过一粒子弹。相反,很多城镇的好人还为皇帝的大军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这就是人民群众的力量!}

    ……

    【沙俄对左宗棠的积极备战,也感到惴惴不安,参加谈判的俄外交部高级顾问若米尼就承认:“战争对于我们是耗费巨大,没有止境而又无益的。”】

    【而左宗棠的积极备战,对同沙俄谈判的曾纪泽也起了后盾作用。】

    【当左宗棠奉召回京时,沙皇政府不明底细,以为中国“有动兵之意”,心存疑惧。】

    【当时,俄国刚刚结束了对土耳其的战争,财政已经枯竭,财政赤字高达五千万卢布。】

    【沙皇政府主观上虽然不惜以战争手段永远霸占伊犁,但限于财力,不敢贸然兴兵。】

    【迫于形势,沙俄不得不同意改约。曾纪泽在力持收回伊犁,废除《崇约》原则的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让步。这样双方终于在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日(1881年2月24日)签订了中俄《改订条约》(即中俄《伊犁条约》)。】

    【按新的条约规定,俄国同意交还特克斯河谷地区(约两万多平方公里)和通往南疆的穆扎尔山口,并放弃了俄国货物由嘉峪关运进内地的要求,但仍割占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约一万多平方公里),并把赔款由五百万卢布增加到九百万卢布(约合五百零九万两白银),还保留了《崇约》所规定的商业特权。】

    【十分明显,《改订条约》仍然是沙俄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但中俄《改订条约》的签订,也宣告了沙俄在我国伊犁地区殖民统治的结束。】

    【光绪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82年2月17日),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升泰抵达伊犁,与俄方代表会商收交办法。】

    【次年二月初四日(1882年3月22日),双方换文,完成了移交手续,伊犁将军金顺随即带兵进驻,伊犁终于从侵略者手中回归祖国怀抱。】

    没左宗棠,清朝提前进入被殖民。

    《改订条约》仍是不平等条约。

    但从清朝方面说,这与崇厚签订的条约相比总算收回了一些权益。

    毕竟能从贪婪成性的沙俄嘴里掏出一部分“猎物”,不是件容易的事。

    虽然它们都是纸老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