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星途的定位与车型设计 (第1/3页)
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尉来目前在降本方面做得是比较彻底,这种降本不是在汽车本身身上。
而是在营销方面,成立近一年的星途除了在最初成立之时开了一场发布会之外,几乎没有太多的曝光率。
尉来这些年开的发布会也越来越少了,如每年的尉来之夜,也已经两年没有办了,说是取消了也差不多。
在新车发布会方面,尉来也开始“抠”了起来,很多车型改版甚至都没有发布会了。
跟那些一款车开好几场发布会的车企完全不同,当然,这事儿尉来以前也不是没干过。
初创型企业,为了提升销量,搞搞热度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品牌发展的必经之路。
尉来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没有必要再搞这种铺张浪费的营销方式了。
星途没有什么大规模宣传,但不代表尉来不重视星途,相反对于星途还是极其重视的,首款车型的设计投入了很大的资源。
“从品牌与销量矩阵方面,我们现在已经算是做得完善了,接下来就看你们研究院的效率了。”
悦驰现在是独立品牌,产品线依旧还是以SUV与皮卡为主,产品线相对比较单薄,不过作为子品牌,这个没什么关系。
埃安虽然没有独立,但是做的是以B端市场为主,今年销量快速上升的埃安系列跟子品牌其实也差不多了。
做网约车为主的品牌,肯定是有限制的,今后也只能继续往B端市场进行深耕。
好在网约车市场的好日子还有几年,至于今年埃安系列如何转型,到时候再说吧。
如BYD秦之类的,同样走网约车,还有BYD的其他车型,也有高端网约车车型。
这方面的也是一个思路。
而对于尉来的产品线矩阵方面,檀锦程的考虑是从低端到高端的全系产品线。
“知豆汽车负责尉来在10万元以下价位的产品线,尉来负责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
“星途的定位是10万元至20万元区间,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第一款车型我们必须一炮而红。”
“设计方面,我们的设计是两个版本,一个是纯电的,一个是增程版本。”
胡争楠的汇报让檀锦程有些意外:“哦,星途也准备上增程式?”
星途的研发工作,还是交给研究院,按照之前的考虑是纯电车型,但今天胡争楠却说要上马增程式。
增程式前两年还没什么热度,但是在今年的热度真的是高到了离谱,经过几年的市场推广以及预热,尉来L1今年的单款销量节节上升。
自五月份之后,尉来L1单月销量均保持在4000辆以上,6月份尉来L1单月销量4646辆,成为了当月的新能源SUV销量冠军。
而自六月份开始,到刚刚结束的八月份为止,尉来L1就一直保持着冠军的位置。
九月份,从目前的订单量来看,尉来L1本月的销量预期将达到6000辆以上,这是尉来旗下首款销量突破6000辆的中大型新能源SUV。
虽然力主推广ET5,但是L1却率先从新能源赛道里杀了出来,成为尉来旗下又一款爆款车型。
在中大型SUV市场当中,尉来L1已经超越雷克萨斯RX,宝马X5等豪华品牌,位居销量榜第二名的位置。
销量的上升,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前几年的增程本就是争议不断,但因为没有标杆式的车型,也就仅在内部有些争议。
不过随着L1爆款的体质显露之后,且市场上完全没有能够与之对标的车型,L1的增程式就成为了众矢之的。
卖得越好,受到的攻击也就越多,什么1.5T的三缸发动机,什么尉来自研的发动机水平不行。
还有增程式是落后技术,是过渡产品,尉来在L1的研发上就是割韭菜的行为等等攻击,是一刻都没停过。
实话说,增程式车型确实是有很多的技术痛点,如增程器噪音与振动,燃油经济性存疑,还有电池成本与安全等等。
这些目前都是无法避免的,像L1在亏电状态下,增程器启动时的噪音达65到70分贝,振动感明显,影响驾乘体验。
还有同样是在亏电状态下,油耗约8到9升每100公里,虽好于同期燃油SUV。
但是油耗方面也谈不上太大的优势,且低于传统燃油车高速工况,缺点是非常的明显。
除了这些之外,在电池成本以及安全方面,增程式主要依赖于大容量电池,成本占比较高。
还有早期电池热管理技术的不成熟,存在冬季续航衰减等等问题,尉来L1是目前尉来旗下所有产品续航里程打折最严重的一款车型。
此外,三缸发动机的争议是最大的,三缸发动机一直被认为是一款技术落后的产品,而且L1上搭载的是自研三缸。
另外没有竞争对手,没有对标车型看似是好事,但是也因为如此,对于L1的可靠性和保值率部分消费者也存在着疑虑。
汽车的保值率,绝对是所有车企以及消费者都需要考虑的事情。
但是,不管是竞争对手刻意宣传的劣势,还是真实存在的劣势以及消费者的顾虑所在,尉来L1是真的卖得好,这是实实在在的。
“是的,尉来L1的销量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这款车型可能是我们第一款年销10万辆级别的新能源车型。”
“所以,在星途的设计上,我们决定再增加增程式车型。”
喝了口咖啡,檀锦程笑道:“不担心是过渡技术了?”
胡争楠有些不好意思,尴尬一笑:“不担心了。”
早前L1立项之时,作为传统汽车人,胡争楠的想法实际上跟业内的想法是一样的,且多多少少有些看不起增程式。
包括彼时研究院的大部分技术人员的想法都是如此,彼时L1能够立项,是檀锦程一力主之的。
对了,当时也就只有李响是完完全全能够接受檀锦程的方案。
在高端的技术人才眼里,都什么年代了还玩三缸发动机,多多少少有些丢人了。
“市场上卖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