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章 换产能也行(4k) (第1/3页)
“不高?”一开始不相信自己眼睛的那位白熊技术人员有些疑惑。
“是的,因为它是数控的。”不等我们的工作人员解释,他的同事就解答了他的疑惑。
“真的?”还是不敢相信。
“真的,达瓦里氏,你要知道,他们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比我们强,能实现我们没法实现的东西。”同事的话里带着一点苦涩,这事儿不服不行。
此时,不敢置信的这一位,反倒是兴致高昂起来,因为相对同事的工作聚焦于机床本身,他的工作聚焦于机床的使用。
说得直接一点,他理论上可以不关心自家的机床是不是够先进,他关心的是有没有足够先进的机床用,用在哪里,至于机床来自什么地方,是不是自己的机床,那你别管。
现在有了来自这位专门搞机床的同事的技术背书,他反倒是觉得事情在开始变得美好起来。
南方同志这台机床居然是数控的,真是太好了。自己家里倒不是没有数控的机床,但是是个什么水平他自己心里有数。自家的机床的特点可以说是寿命长久,不过要说足够精细,那就差点距离。
“也就是说,只要掌握了给这台机床编程的能力,那么我们可以在部分零件的加工上,通过改进生产流程和工艺以及设计,快速的获得几乎提高一个数量级的加工精度?”他的眼睛越说越亮。
“是的,就是这样。”
“太好了!”他转头看着这台铣床,然后又仿佛是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皱了皱眉头。
他转向我们的工作人员:“达瓦里氏,这台机床的加工尺寸,已经是最大了吗?”
我们的同志笑着点点头:“是的,同志,已经是最大了。”不管走的路有什么分歧,但是在基层来说,两国人民之间是足够友好的,特别是我们对他们,毕竟156工程还在那儿放着呢,我们是知道感恩的。
这位老毛子有些不甘心的抿了抿嘴,对自己的同事道:“我们得买一点,我们得买一点,最好是能和这个机床的生产单位联系,我们需要更大的……”
其实更大的不是没有,至少是已经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了,只是这种还没成熟的产品,我们自然不可能拿出来宣扬,免得坑害了兄弟国家,那也不太好。
相比需求没有得到全部满足的他,有一部分人却是得到了完全的满足。
在一个名为“工业传感器”的展区,琳琅满目的展品晃瞎了来参观的客人的眼。
在这里不只是和高振东有关的东西,还有不少来自其他单位的产品,随着计算机、辅助软件、材料的发展,以及吃饱了饭能专心工作的环境,还有更加充裕的资源和资金,有了这些条件加持的各行各业的同志们也不是吃干饭的,可谓成果颇丰。
就好像纺织行业的毛衣织机一样,其他行业也有自己的成果在产出。
而自动化,是所有的行业在当前阶段下的主攻方向,也许工业产品的指标参数提升起来很困难,但是至少再想想办法,让这些产品的生产、检验、检测更加高效,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升途径。
数量也是一种质量,而想要提升数量,自动化就是一个必然的途径。
而想要自动化,在控制器件已经通过单片机等技术手段得到了一定解决的前提下,传感器就成了最大的拦路虎,控制器件已经走到前面了,但是传感器还在蹒跚学步。
这种情况,我们的同志们哪儿忍得了,就在这几年,可谓是手段尽出,想方设法在解决这个问题。
而在这个名为“工业传感器”的展区,就是同志们的成果,和高振东有关的,只占了一小部分,毕竟他对于传感器基本上是头疼医头脚痛治脚,缺啥才搞啥。
这些成果里,也许有很多其实在客人们看来并不是那么的先进,毕竟高卢人和老毛子比我们先行那么久,差距客观存在。
但是任何事情,架不住基数大,总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