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329章 急眼的各部委(4k)

第1329章 急眼的各部委(4k)

    第1329章 急眼的各部委(4k) (第2/3页)

这些东西,都做在一套综合光电桅杆里,这套桅杆的底座,就在潜艇指挥台围壳里,不要穿透到艇身里面去。”

    “但是那样的话,在水下就没法使用潜望镜了吧。”潜望镜的目镜就被放到了艇体耐压壳之外,在水下没法用了。

    高振东笑道:“这个时候,光纤的大带宽优势可就发挥出来咯,当然,电线其实也行,但是要说潜力,无疑是光纤更大。直接把光电桅杆上的光学信号、雷达信号等,都转换成数字信号,用光纤传到艇体里面来就行。”

    非穿透式光电桅杆,后来的潜艇上很常用的东西,但是放在60年代中期,搞这行的就没有不为之惊叹的,这想法实在是超前。

    “光纤会不会不够结实?”

    “做好防水,铠装,放心,绝对比原来穿透艇体的潜望镜筒更容易做结实。而且这东西相对潜艇很细的,搞一个多余度冗余,多穿几套线缆进来,可靠性没问题。”

    铠装光缆,搞通信的用了都说好,如果再做成类似地线复合光缆那种光电一体的,基本上光、电都能解决。

    同志们听了,觉得有意思。

    “诶,还别说,艇身上打几个眼儿和开个口,处理的难度是绝对天差地别。”

    “艇身上本来就要开人员进出舱门的吧?”

    “你傻啊,那些门形状规整,是很容易做耐压水密的,潜望镜筒可没那么容易。”一个浑然一体的艇身,没有那么多应力集中点和区域,要容易处理得多。

    “这样一来,升级、维修潜望镜、艇上雷达这些东西的时候,也不受艇身开口的桎梏,方便得多啊。”某种程度上来说,光电桅杆通过信号线缆,彻底将光电系统与艇体解耦,这对后续的升级维护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嗯,我觉得这东西有门儿,虽然初听起来有些离经叛道,但是细想下来还真是不错。”

    虽然他们不是搞这一块的,但是对于潜望镜及其使用,还是有基本的判断的,越想越觉得高总工这个建议不错。

    看来新东西要怎么用,还得是原创者最清楚。

    就连海装局的同志都觉得有意思:“这样,我回去就找局里,给你们安排一点额外的资金,好好的研究研究这个东西。”

    虽然没吃过猪肉,海装局的同志总见过猪走路。

    光听原理就知道,只要是光电桅杆本身的技术难题解决得好,这个名叫“非穿透式光电桅杆”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成本更低、制造和技术难度更小、可靠性更高、便利性和可维护性更强。

    至于这个钱能不能批下来,他是一点都不担心,虽然在这些特殊力量方面,的确是有各种说法和担忧,但是主流方向上,几乎已经做到了在现阶段下的“不惜一切代价”,有这么好的东西不去搞,他自己都不信。

    再说了,在报告里提一嘴“高振东同志建议……”,那就算是不马上彻底上马,至少先搞点钱展开前期工作那是一点儿问题没有。

    局里的领导,现在大概是这么一个心态。

    这东西看起来有点虚啊,不搞不搞,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什么?振东同志提的?嗯,那先试一试也不是不行,实践出真知嘛。

    特别是在这种空白技术方面,高总工那基本上一提一个准儿。

    更别说这东西的优点实在是一眼可见。

    高振东笑了起来:“你们主要考虑怎么用,还有光电桅杆本身,对了,热像仪这类夜视通道你们也可以考虑用上去的,至于信号转换和大带宽传输技术,前不久我和军通所的同志们沟通过,他们在搞。这样的话,你们做前期工作就更花不了几个钱,估计局里那边更不会有什么意见。”

    潜望镜和艇载雷达,这是他们的本行,还真是他们才知道,剩下的可就是军通所的同志们的事情了。

    海装局和薄海滨的同志闻言大喜,高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