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九十七章 永王李璘

第一百九十七章 永王李璘

    第一百九十七章 永王李璘 (第2/3页)

    杨璹笑了笑,看向一旁的记录官,道:

    “都给他记清楚了。”

    说罢,杨璹指着自己朝徐重道:

    “本官在大理寺任职四年有余,经办的案子不下数百,你是不是觉得我是个傻子?”

    徐重一脸错愕道:

    “卑职绝对没有轻视之心,句句实言,望上官明察。”

    杨璹道:“我问你,十二月初七,嘉会坊灵安寺庙会期间,你都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

    果然!徐重心中一动,老黄狗果然是偷听到了我和驸马的谈话,还是我够谨慎啊,早早通知驸马做准备。

    那么当下,驸马一定有所安排。

    他现在并不知道窦锷已经将李琩给告了,杨璹怎么可能跟他说这些?

    “我见的人很多,有谁谁谁还有谁谁谁那晚人多杂乱,卑职一时间也不能全都回忆起来。”

    杨璹继续道:

    “东回曲巷第三排东五十步民宅旁的巷弄,你跟驸马都说了些什么?”

    “驸马?哪个驸马?”徐重一脸诧异道。

    杨璹咧嘴笑道:“你在人家手底办差一年有余,现在反倒不认识了?”

    徐重一愣:“上官是在说昌乐公主驸马,窦将军?我最近没见过他啊。”

    他以前也审过人,自然知道诈术是审问的常用手段,老黄狗绝对不可能见到驸马,当时是夜里,又不是长了一双夜视眼,怎么可能认得出?

    徐重是铁了心不会认的,不认,驸马在外面就会保他。

    认了,两边都会弄死他。

    “用刑吧,”

    杨璹朝着身后的狱卒交代一句,便不再理会徐重声嘶力竭的喊冤声,来到隔壁侧室,朝李璘道:

    “我们还是先去金吾卫吧,案子有先后,河西军士的事情,首先要查清楚。”

    李璘端坐在一张椅子上,摆了摆手:

    “搞清楚一件事情,再办下一件,待会本王来审。”

    杨璹点了点头,他本意就是如此,所以刚才审讯徐重才会这么敷衍了事。

    没问几句,就给人家上刑了,其实就是倒逼李璘来审。

    若是将人打坏了,李璘还怎么审?所以李璘肯定会制止。

    杨璹是不想掺和的太深,既然圣人交给你来主办,那么决定权在你,我就是个辅助,只做好辅佐的分内之事。

    一声声的惨叫,响彻牢房,李璘非常耐心的等待着。

    别看他常居十王宅,实际上用刑的场面见的多了,当年三庶人之乱,三座王府内的家仆奴婢,惨状如何,他可是历历在目。

    李隆基故意派内侍在十王宅用刑,就是要震慑其他亲王。

    那时候的李璘,确实吓坏了。

    半晌后,李璘抬了抬手,隔壁的狱卒停下手来。

    李璘没有过去,而是隔着一面木墙,问话道:

    “卢奂与李琩,一共见过几次?”

    挨了一顿鞭子的徐重,只觉全身剧痛,正常情况,他会装作不省人事,逃避问话,这样一来身体可以缓一缓,但是隔壁这道声音一开口,便直接叫出了隋王真名,对卢奂也无丝毫敬意。

    说明什么?来头不小啊。

    于是他忍着剧痛,赶忙道:

    “就就卑职所知只有两次。”

    李璘随即道:“你不过一巡检游奕,他们俩见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徐重嘴角一抽,心里瞬间凉了半截。

    这个问话的,比刚才那个刁钻啊。

    这倒不是杨璹不行,而是刚才故意在敷衍,因为牵扯的人物太大了,他的级别又太低了,按照程序,也不该是他来审这样的案子。

    听到这样的问询,杨璹也是偷瞥了一眼站在永王背后的那个人。

    这个人他认识,地地道道刑名出身,大唐律疏,人家倒背如流

    窦锷与卢奂之间的矛盾,人尽皆知,因为就是人家卢奂罢了他的官。

    李璘自然也清楚。

    徐重虽然咬死了,自己只是嘴巴快,平时爱乱打听,但李璘还是猜的出,此人是帮别人打听的。

    因为正常情况下,无论哪个部门的官吏,也不会天天去打听上司在做什么,又见过什么人。

    绝大多数的金吾卫,每天的心神主要还是放在了怎么搞钱上面。

    大唐大部分的官署衙门,都将赚钱放在了第一位,因为不是所有部门都有国库的转移支付,更多时候,他们是自力更生。

    李璘非常耐心的审问着徐重,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大到金吾卫的日常行政事务,小到家长里短,甚至还会聊些与案子毫无关联的话题。

    比如徐重喜欢去哪吃饭,哪里的女人最漂亮,各个赌坊的押注大小,还有每晚宵禁的时候,都见到哪些人出门夜行。

    杨璹在一旁静静的聆听着,时不时便会看一眼泰然自若的李璘。

    这位永王给他的印象,已经击碎了他一直以来道听途说,对十王宅亲王们的固有观感。

    先是一个隋王,出嗣一年已成风云人物,而这位永王,明显也不是简单之辈。

    不愧是圣人的儿子,这帮人其实不简单啊,杨璹这样想到。

    因为李璘这番看似毫无章法的询问,其实已经问出了几个关键线索。

    他的问题,涵盖极广,几乎问到了长安大半里坊内的情况,而徐重一开始还很谨慎,不敢胡乱回话,但是随着问题越来越偏题,越来越偏日常,他的口风便没有那么严谨了。

    最后李璘得出了一个答案,长安一百零八坊,抛除贵族聚集地,剩下的里坊和东西两市,徐重都有线人。

    这不是一个金吾卫该有的消息网络,说明什么?说明是有人将这个网络交给他来负责的。

    “都记下了吗?”李璘看向一旁的韦子春,压低声音问道。

    韦子春点了点头:

    “二十一人,十三处地址,分别来自二十七个里坊。”

    李璘小声道:

    “就按照这个名单,大理寺即刻调查,但凡与徐重有关系的,全部缉拿,现在是午时,我要在申时之前,见到所有人。”

    韦子春看向同样协助办案的大理评事张延赏,将名录交给了对方。

    张延赏点了点头,悄无声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