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 第55章 随我出海杀贼,救回同胞!(求双倍月票)

第55章 随我出海杀贼,救回同胞!(求双倍月票)

    第55章 随我出海杀贼,救回同胞!(求双倍月票) (第2/3页)

侧面的横浪,很难扛住。”老舟师诉说着自己的烦恼:

    “而且,特别容易晕船,尤其是第一次上船的新人,不吐个七八回,那是不会好的。眼下……”

    眼下,家族核心的水手,战士,战死了一大批,失踪了一大批。要抽调新人,适应性就是个难题:

    哪怕生活在江南的孩子,从小就在河里爬上爬下,在湖里打滚玩耍,从河湖到海洋,那都是不一样的。战力只能发挥70%,甚至50%,就等于捆着一只手和别人打……

    “唔,我想一想,别急。”

    沈乐跳下船帮,又绕着干船坞转了一圈,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好一会儿,他一拍双掌,刷刷开始画图:

    “来,你们先按照这个图纸,去锯几块木板……要厚,要结实,长度,嗯,先做成船宽的三分之一吧,做成长条形,下端走这样一个弧线……”

    两个年轻木匠捧着图纸,有点疑惑、有点不信,却在父亲的凶狠瞪视下,飞奔而去。沈乐接着给大匠下命令:

    “在船舷两侧,开两个洞,能够穿过一根结实的木棒——或者铁棒。用铁棒把木板一头穿住,挂在船舷边上,木板另外一头用绳子拴着。

    哪一边来浪,就放松哪一边的绳索,把木板放进水里,这样斜着放下去。横向没有浪,或者浪不大,就把木板拽上来……”

    沈乐画出的这套装置,就是大名鼎鼎的披水板。它是中国古代木帆船特有的抗横漂装置,挂在船体两侧,通过拉索实现升降控制。

    当船只侧风或逆风航行时,水手将下风舷的披水板放入水中,利用其产生的横向阻力抑制船体偏移,提高船只的稳定性——

    有了披水板,沙船甚至能在七级风当中航行,再也不怕被横风吹翻!

    他刷刷刷刷,画好了船舷两侧的板门,用来提升和放下披水板的升降绳索与滑轮组,以及,当披水板下放到所需深度后,用于固定绳索的羊角或系缆桩。

    大匠捧着图纸,上看下看,粗糙的大手在虚空中反复临摹,似乎在抚摸那些不存在的装置;

    几个老船工也凑了过来,一只手虚虚抬起作掌舵状,另一只手缩回、推出、再缩回、再推出,反复不止。

    身体前俯后仰,来回左右摇动,似乎已经人船合一,在随着风浪不停地摇晃……

    沈乐耐心地等了他们一会儿,看他们揣摩物件的揣摩物件,揣摩船只的揣摩船只,索性拖过一迭纸张,继续写写画画。

    一张总图,几张零件图,上面标注了应该怎么造。想了想,刷刷撕开,重新画一张……

    “我懂了!我懂了!”

    一声呐喊。沈乐手一抖,笔尖一歪,立刻在纸上落下浓浓的、歪歪扭扭的一笔,破坏了整个纸面的构架。他有点恼怒地抬头四望,就看见一个老船工手舞足蹈,口沫横飞:

    “没错!是这样没错!在这里加块板子,就可以挡住横着过来的浪,让船晃得不那么厉害!我怎么没想到!我怎么之前就没想到呢!!!”

    我也不知道你为什么没想到……总之,这个如果不是历史上有先例,我肯定也想不到,流体力学我是真的不懂。

    沈乐微笑着向他们点点头,忽然脸一板,提高声音:

    “懂了就赶紧去干活!——另外,赶紧给我再调一帮木匠过来,船上的武器也要加装!”

    “三郎,你在画什么?”

    族老伸过脑袋。沈乐把几张已经画好的图纸拍给他,刷刷刷刷,继续勾勒。

    族老捧着那几张纸,只看了一眼,眼睛就瞪圆了。

    纸上画的,赫然是一种结构复杂、前所未见的巨弩!

    “这是……巨弩?!”

    族老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他虽然没见过实物,但祖辈口耳相传,描述过这种军国利器的大致模样,与图纸上这东西有七八分相似!

    那是大汉最后的辉煌……大汉军队,在草原上纵横来去,弓弩交下,箭矢如雨,三千步兵,就能打得几万匈奴骑兵抬不起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