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圣何塞 (第2/3页)
不管是车用交流电感应电机,还是V2G概念里所用到的电池储能技术,AC推动力公司引起圣何塞分部的关注跟重视,都是应有之意。
王新这段时间也有跟包括科考尼在内的推动力公司高层进行接触,推荐他们在星源锂电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感应电机及储备系统,蜗巢科技可以在电源管理及热失控等安全技术上提供合作。
在王新看来,这也是曲线向全美电动汽车创业团队,推荐星源锂电池及电源管理技术的一个途径。
不过,AC推动力仅仅是一家小型科技公司,新增市场前景尚未明确的技术开发路线,财力面临极大的压力,王新暂时还没有成功说服AC推动力,因此也没有及时向上汇报。
既然萧良都赶到圣何塞了,王新当然要将这事作为近期的一个工作重点进行汇报。
“AC推动力公司虽然创建于九二年,但所从事的业务领域比较狭窄,到现在发展规模也很有限,核心部门的工程师团队还不到三十人,”
王新说道,
“我们月初找电机实验室评估过AC推动力目前所掌握的感应电机技术,大概要比我们领先两代。我在想,倘若结合我们在电源、电控方面的技术积累,AC推动力应该有能力将电动汽车技术整体往前推动一大步。我们有没有可能收购推动力公司,在推动力公司的基础上,在硅谷发展电动汽车技术?这在整体上,应该比跟那些小规模的电动汽车创业团队合作,要稍微靠谱一些。”
萧良摇了摇头,说道:“现在不是我们非要在A跟B之间做选择的事。我们大力去主导,只要敢花钱,三五年后融合美国在汽车制造上的一些先进技术,拿出骡车(研发阶段的测试车)不是什么问题,但想要赢得美国汽车市场的认可,真正推进产业化发展,却绝非易事。当然,如果AC推动力公司的团队想做电动汽车,我们适当支持是可以的,关键还是看他们想不想做……”
“AC推动力,除了做电动汽车所用的感应电机,还提出V2G概念,进行试验性的技术验证,在电动汽车上肯定是有野心的,”
王新说道,
“只是想要发展完整的电动汽车技术,投入太过庞大,非AC推动力所能承受。再加上去年以来风险投资受全球科技股泡沫破灭的打击惨烈,风险融资比以往艰难百倍,进一步压制了AC推动力的念头。”
“只要AC推动力愿意,一两百万美元的小规模融资,我们可以积极协助解决,应该能够在前期技术论证、摸索阶段,帮他们支撑一两年的时间,”
萧良说道,
“又或者他们可以将一些感应电机的技术出售给我们,给他们再多争取一两百万美元的资金支持。现在融资环境不好,但不意味着会一直不好,我预计再熬一两年,融资环境就会有所改观。而我们前期提供小规模的帮助,也不会要太多的股份,十个点八个点,意思意思都行。”
“AC推动力主要还是一支技术型公司,九年时间没有发展出更大规模,不是没有原因的。”王新有所顾忌的说道。
AC推动力自九二年成立,九年时间过去,并没有发展壮大起来,创始人团队可能在企业经营方面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毕竟在这次大风暴中也没有倒闭,但也绝对谈不上有什么雄才大略,缺乏将来电动汽车产业化必要的要素。
在王新看来,要是蜗巢科技收购AC推动力的控股权这条路走不通,最终寄望AC推动力的管理团队,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希望可能同样渺茫。
萧良稍作沉吟,说道: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在欧美公众心目中进一步加强,除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产业外,零排放的电动汽车技术也将始终得到欧美公众的广泛关注。推动力公司现有的团队有没有能力推动电动汽车的最终产业化进程,并不是关键问题。在我看来,只要AC推动力公司能在未来三五年内,真正推动电动汽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美国那些对血腥味极其敏感的风险资本,就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风险资本进来后,要是觉得AC推动力现有的领导者不合格,希望推出新的领导者,并非我不能接受的选择。你能明白我的思路?”
“我知道了,”
王新恍然明白过来,说道,
“首先的任务,是让技术发展起来,只要技术发展起来,在环境意识日益觉醒的未来,也就具备了产业化的投资价值。至于产业化是AC推动力现有的团队来完成,还是换新的领导者去完成,又或者相关技术被其他公司收购,以及AC推动力都有可能被其他公司直接收购,我们都持开放态度?”
萧良点点头,说道:
“差不多这个意思,除非我们真有信心在欧美市场独立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要不然就不能轻易去抢这个主导权。我在集团内部也一直强调,‘功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