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东南的任务 (第1/3页)
原太常寺卿、现江苏巡抚杨令德听在耳里,心里却是另外的想法。
他做太常寺卿之前,在静海做过一任地方主官。
不过静海的情况与江苏完全不同。
静海是新纳入的疆域,主要任务是稳定安全。
江苏是大明财赋重要承担者,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
朱翊钧说的这些税赋,杨令德和在座的其他巡抚、布政使和左右参议一样,都非常清楚,而且心里都流口水,垂涎不已。
这些税收,都是内阁通过直属管理的税政系统,从各省收上去的。
尤其是江苏、浙江和沪州,三地的关税、工商税占大明前五甲。
全部给内阁收上去,一分钱都没留下。
然后在每年的预决算里,还回一部分。
这怎么够!
打发叫花子吗?
现在皇上终于松口,愿意让内阁和布政司分税,两者按比例分配这些税收。
这是大好事啊!
只是分配的税种,以及具体比例一直争论不休。
地方肯定是分配的税种越多越好,比例越高越好。
内阁却恰恰相反。
二八分,三七分,六四分,五五分,各种比例草案都有。
田赋不分。
这个地方没有什么意见。
现在粮食不值钱,田赋以粮食形式分给地方,拿着也没用。
现在大明的田赋被以战略储备的形式,保储在粮食局的各大仓库里,每年确保安全数字,然后纳新出陈。
每年有大批到期的陈粮卖给饲料厂、酒厂.
粮食局不仅是都察院重点盯的地方,也是贪污案爆发的重点灾区,每年都要爆出好几起大案,内外勾结,贪墨粮食,私自贩卖,以次充好。
严重的如万历四年,淮安粮食局出现阴兵过境,借粮就食;万历六年襄阳粮食局出现火神降罪、火龙烧仓.
这些鬼把戏都被一一识破,犯案的大小官吏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
虽然问题不断,但是朝野上下一致认为,明朝目前的粮食制度,是历朝历代最廉洁高效的.
杨令德这地方大员对田赋没有兴趣,至于关税心里也清楚,估计连汤都喝不多少。
因为关税除了是内阁重要的收入之外,还需要养强大的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需要支撑大明庞大的海运。
没有他们,就没有大明的自由贸易,没有自由贸易,就没有金额如此惊人的关税。
关税是内阁和海军、海军陆战队以及海运势力的禁脔。
后面站着少府监、内阁、海军部和海军陆战队都司,还有几家海运社、银行、保险社、船舶制造局,还跟棉布织造局、机器制造局、煤铁局关系密切
势力庞大,实力强劲,又非常团结,各省布政司很难跟他们抢肉。
杨令德等地方大员,盯的是工商税和盐茶酒糖专卖税。
这些税收都是从各地企业和百姓身上征收的,必须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十几位地方大员们,屏住呼吸,按捺心情,静静等待朱翊钧宣布分配结果。
“田赋你们肯定不感兴趣,就算分给你们,也会想方设法推掉,就像嘉靖和隆庆年间,户部发俸禄时的那些折物,避之不及。”
朱翊钧开始说到重点。
他举的这个例子,在座的都知道。当年户部尚书高拱因为国库窘困,无奈之下行折物,又被底下人给坑了一把,折上加折,结果逼死一位京官上吊,逼出朝阳门五义.
众臣轻轻地笑了。
“关税你们不要想,内阁是怎么也不会分给你们的。王子荐说,关税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