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东南的任务 (第2/3页)
是分给地方,他宁可带着内阁六部诸寺辞职。”
王一鹗的脾性和张居正不同。
张居正虽然强势,但多少带了温文尔雅。
王一鹗就不同,他更加刚烈。
带着内阁辞职之事,说得到,也真做得到。
“现在只剩下工商税和专卖税,内阁愿意跟地方分配。
目前得出的方案是工商税里,商品增值税,内阁占八成,地方占两成;经营税,内阁占六成,地方占四成。
专卖税,盐税内阁占六成,地方占四成;糖酒茶税内阁占七成,地方占三成;烟草税,内阁占九成,地方分一成.”
地方大员面面相觑,其它的都好说,烟草税为什么只给我们分一成啊!
那可是大头啊!专卖税里,盐糖酒茶税加在一起都抵不上烟草税。
这么肥的税种,居然只给我们分一成,打发叫花子啊!
看着地方大员的眼神,朱翊钧知道他们心里忿忿不平,换做自己肯定也如此。
他继续说。
“这是内阁初步拟定的方案,朕也知道,你们肯定不满意。
没关系,朕这次南下,除了巡视,也是来当和事佬。内阁有内阁的诉求,地方有地方的苦衷,朕站在中间,帮你们调解折中。
都是朕的子民,你们应该能相信朕吧。”
众臣连忙应道:“臣等绝对相信皇上,定能秉公持中。”
我们能说什么?
“现在我们君臣坐在一起,说说你们的诉求,朕就在这里,亲耳听听,看看你们的诉求合不合理。
如果合理,朕一定会坚决支持你们。
卓吾公,你先来说。”
朱翊钧先对李贽客气地说。
李贽此前是南京大学校长,一手把南京国子监建设成大明第三所新型大学,新学的堡垒。
现在被补进资政学士,迁任应天府尹。
但是朝野上下都知道,卓吾公是新学大宗师,他只是一位大思想家,在治政方面并不是行家。
皇上迁任他为应天府尹,只是坐镇在南京,好让新学在文华鼎盛的江南继续推行。
具体的政务,由少尹处置就好。
应天府只有南京江宁上元两县,江南的句容、溧水,江北的江浦、六合,合计六县。面积比顺天府小得很多,人口也少一半。
事少位重。
李贽也清楚自己的定位,捋着胡须笑着答:“皇上,臣建议还是让凤鸣先说吧。
江苏是东南翘首,每年赋税在大明举足轻重。”
朱翊钧转头对杨令德说:“好,凤鸣你先说。”
“皇上,诸位同僚,正月资政局全体会议上,皇上提出全国治政优化改革要抓大放小。
什么叫抓大放小,皇上在会议上也解释得很清楚。
总的方略由皇上提出,在资政局和朝议局充分讨论制定。
然后大的方略由内阁和少府监来实施,再次一点的方略由布政司执行,重点在于建立区域经济产业。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布政司需要改变职责。国朝太祖皇帝定制,布政司的职责是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下达于有司。
承上传下。
更多的是传达执行,以及上禀下情。
现在不同,在执行资政局和内阁的经济建设以及其它政令外,还需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工农商振兴计划,完成本区域内的经济产业建设”
朱翊钧连连点头。
杨令德理解得非常不错。
在自己的设计中,省一级的布政司确实要承担本省的经济建设决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