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没有人理解,但也没有人敢质疑! (第1/3页)
“少年意气可以理解,想写出一部比肩《战争与和平》的神作也可以理解,甚至想借此来抨击这两年诺奖官方对他的打压和污蔑我都能理解。
惟独这个世界观背景和选题”
被奥德梅松急匆匆喊到家里的孔贝斯科前脚还没落地,后脚就这么不解地说道。
沙俄拥有过一大批震惊世界的顶级文学家,譬如世界文学史上不得不提的列夫·托尔斯泰,写出了《罪与罚》的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世界级短篇巨匠安东·巴夫洛维奇·契柯夫,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以及著有《静静的顿河》的米哈伊尔·肖洛霍夫等等。
这些顶级文学家虽都已仙逝好多年,但他们的名字被死死镌刻在沙俄文学史的最高处。
以至于这些年沙俄文学陷入了漫长的寒冬和青黄不接时代,沙俄文坛的作家和读者们依旧自视甚高,一边固步自封地写着模仿他们的作品,画虎不成反类犬,学不到什么精髓,一边又不愿意向内引进其他国家的文学著作,好好睁眼看一看世界。
时至今日,这个平行时空的世界文坛基本把沙俄文坛给排除在外,没几个国际奖项和大型文学组织愿意带他们玩。
法国文坛这些年一直处于顶层缺失,中层泛滥的尴尬情况,身为当今法国文坛的执牛耳者,和即将接过文坛第一接力棒的中生代翘楚,奥德梅松和孔贝斯科也曾多次尝试过和大洋彼岸的俄国人进行文学交流。
然而最后的结果是,两人一致认为他们已经没救了。
他们排斥其他国家的所有文学家,就算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会被一视同仁的“鄙视”,同时他们自身的文学素养还在不断退步,国内近几年甚至都没有一部拿得出手的文学作品。
就是这么一个昔日的文学圣地,现在的文学荒漠,偏偏就被如日中天的北川秀给盯上了!
北川秀这个年轻人,在一次又一次产出顶级文学作品,并不断打破人们对他的固有印象后,即便他始终没得到诺奖官方认可,但大家对他的评价都亮堂得很——
他写《老人与海》,美国文学直接跟着上了一个大台阶;
他写《追忆似水年华》,完结没多久,就入选了法国国家级“七星文库”,并两次以海外文学家的身份拿到了法国文坛至高的龚古尔文学奖;
一部《小王子》,英国就迫不及待地把布克国际奖双手奉上;
《百年孤独》问世后,哥伦比亚的一个小镇立即成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旅游胜地;
最近刚发布的“残障却坚毅的我们”三部曲,其中的《黑暗中的孩子们》打破了泰国影史票房纪录,让泰国瞬间扭转了不良印象,再度成为东南亚首选的旅游胜地
大家嘴上虽然都不说,但如果北川秀真心想写一部能问鼎世界文坛的“文学名著”,估计各国官方和文学界得抢破头,说什么都要让他来写自己国家。
这就是北川秀这个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年轻文学家的文坛地位和写作实力。
可偏偏,他选了一个大家都没想到的沙俄。
还是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沙俄。
奥德梅松想破脑袋,也想不到会是这么一个选题。
“听说他已经准备动身前往沙俄了。”奥德梅松又仔细看了看手里的《文艺》。
有关北川秀新书的介绍文是“日本第一北川吹”森哲太郎所写,洋洋洒洒写了大几万字,从方方面面向读者们介绍了这部新作品的各个情况。
这么大张旗鼓的宣传,北川秀过往的作品都没有过,如果不是河出书房宣发部自己的主意,那说明北川秀是真的想“借题发挥”了。
“是。我从瑞典文学院也收到了类似的消息,说他是孤身一人前往的莫斯科,没带任何家眷、朋友。”
孔贝斯科特意补充了一句,《百年孤独》就是在北川秀和梦子的新婚旅行途中写的,纵观北川秀的创作经历,很多作品似乎都是在旅行途中有感而发。
但这次,他显然是有目的的前去沙俄。
当一个世界公认的顶级文学家要自主采风创作,打起精神来写一部他想写的顶级作品,孔贝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