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兄友弟恭 (第2/3页)
。
赵孝骞想做的,是清除这些遗毒,否则大宋纵然拥有再先进的武器,战场上军心士气全无,敌人打过来,手里的武器一扔抱头逃窜,仍旧是一场大败。
什么都改变不了。
战争的胜负,与赵孝骞个人的命运已紧紧捆绑在一起了,他没忘记,北方还有一个女真部落,如今已有崛起之势。
萧光敬的父亲萧兀纳,除了是知黄龙府和东北路统军使外,还有一个职司,那就是监视女真部落的举动。
说明如今的辽国君臣也注意到女真部落的崛起了。
情势依然严峻,时间依然紧迫,赵孝骞本不想参与朝政军事的,但今日赵煦既然问起了,赵孝骞必须要说。
他不想在陌生男人面前,脱光了表演牵羊礼。
“官家既有推行新法的魄力,为何没有改变军制的勇气?诸多新法条目,朝堂争论不休,但臣能肯定,多加一条‘兵役法’,对大宋有利无害。”
“或许会多付出一些国库钱粮,但它却能成就官家一统华夏的雄心,其中利弊,请官家仔细权衡。”
赵煦沉思半晌,缓缓道:“朕刚拜章惇为相,如今正是推行新法之时,子安所言,朕记住了。”
停顿一会儿,赵煦露出坚毅之色,道:“事关重大,朕不可一言而定,明日朕召政事堂和枢密院诸臣议事,除了新法之外,再议‘兵役法’之可行。”
赵孝骞心中稍定,诚挚地长揖道:“官家圣明,天下禁军将士必归心于朝廷。”
赵煦苦笑道:“子安一言,却给朕添了许多麻烦啊,不仅是朝堂上要面对诸多阻力,纵是兵役法可行,每年国库也不知要新增多少开支……”
这是没办法的事,提高军队的地位和待遇,不是朝廷空喊几句口号就能实现的,得拿出实际的好处来。
武将的官职品级地位还好,一纸公文便提拔了,但普通将士的待遇却要实打实的付出真金白银的。
不管怎么说,赵煦松口了,赵孝骞对明日政事堂和枢密院的议事有了几分期待。
…………
君臣议毕,赵孝骞向赵煦告辞。
赵佶也跟着向赵煦告辞,二人并肩离开福宁殿。
赵煦亲自将二人送出殿门外,却见门口的赵孝骞主动与赵佶谦让。
“佶弟是郡王,理当先行,佶弟请。”
赵佶慌忙道:“您是兄长,岂有兄长后行之理,万万不可,折煞愚弟也,子安兄先请。”
“你请。”
“你先请。”
“…………”
赵煦站在殿门内,看着这兄友弟恭的一幕,眼眶不由感动得泛红了。
天家和睦,兄弟友爱,多么有希望的皇室一族啊!
赵家老祖在天有灵,睁眼看看咱们这些出息的子弟儿孙吧!
谦让之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