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610章 老兵的诗

第610章 老兵的诗

    第610章 老兵的诗 (第1/3页)

    姜思成11岁就参军了。

    后来,14岁的时候,人家说退守,说那块儿易于防守,气候适宜,粮食储备充足,说不用几年时间就能回来。

    姜思成就一大头兵。

    懵懵懂懂跟着60万人离开了家乡。

    结果这一去就成了家里的“失联”成员,从此和家里面断了线。

    这一去,从此,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三十年的时光里,姜思成凭借出色的能力,在军队里早已经是领导级别的人物,工资待遇都不差。

    尽管生活得不错,但姜思成的思乡之情并未减弱,反而越加浓烈。

    他时常会将自己想回家看看的想法说与几位交好的朋友听,朋友们认为他太天真。

    如今世道,能不能回去都说不准,就算回去了,那么多年一切都变了,父母家人尚在都未可知,何苦费力气冒险回去。

    这里有人可能要问了,家乡的人难道就不会写信打听?

    写当然是能写的。

    不过大都会被扣住。

    有人建议他,赶紧找个女人结婚生子,将就过完后半辈子得了。

    可面对朋友的劝导,姜思成没有动摇,虽然这么多年,他也已经在当地娶妻成子,可心中回家的念头仍然没有打消,即便有了家庭,这也不是他不回家的理由。

    几年前,退役之后,姜思成生活一下子变得枯燥起来。

    大部分老兵,上了年纪,体力活干不动了,也没有家人陪伴,每月的补贴只能填补基本生活。

    同龄的本地人有了孙子、家产,但是老兵们只能靠战友间的几顿面线、几杯高粱聊聊旧事。

    许多老兵最终住进了荣民之家,说好听点是政府“养着”,其实依旧形只影单。

    姜思成还算好点儿,因为在这边儿组建了家庭,还有自己的家人、家产。

    可他无聊之际时常还是会想起家中父母,发呆走神,总是无数次幻想自己能够回到家乡,想着想着就热泪盈眶。

    终于,前段时间政策宽松,铁栏杆松开,漂泊的老兵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

    姜思成眼见回家探亲有了机会,早早报名,并千方百计托自己的老领导帮自己申请到了探亲的资格。

    这一次,一切似乎都办的很顺利,姜思成进入到第一批回故乡探亲的名单当中。

    路上折腾多时,总算踏上家乡路。

    离家多年,家乡的一切早已和记忆中不是相同的模样。

    在村口,姜思成转了半天,心中忐忑,被一名本村的农民注意到:

    “你谁啊?鬼鬼祟祟是不是在这儿蹲点儿呢?俺们家老母鸡是不是你偷的?”对方上来就冲着姜思成咄咄逼人。

    姜思成笑了笑,非常客气的问一句:“请问,老姜家现在还在这儿住么?”

    “老姜家?”

    对方有些奇怪的看向他,“哪个老姜家啊?你谁啊?”

    这个口音奇怪、穿着时髦儿的老外乡人,也引起了村里其他人的注意,凑了上来。

    “就是老槐树边儿上那个老姜家,姜狗蛋儿家,我是姜狗蛋儿的儿子,他还、他还活着么?”姜思成满脸期盼,眼中也夹满热泪。

    “姜狗蛋儿?”

    “狗蛋叔?”

    “.成娃子!”

    这时候,人群中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农民冲了出来,一脸激动的看着姜思成,“是你么?成娃子!我是你勇生哥啊!”

    “勇生?勇生哥?!”

    姜思成儿时的记忆一点点的复苏,记忆中模糊的身影和眼前的人渐渐重迭在一起。

    “勇生哥!咱、咱们都多少年没见了!”姜思成喜极而泣。

    “是啊!”

    被喊作勇生的老头儿也抹了抹眼眶,“你、你还活着?这么多年你没一点儿消息,我们都以为你死了!”

    “我我.”

    姜思成哽咽的说不出来话,他跳过这个话题,匆忙问道:“勇生哥,我父母还在么?”

    “狗蛋儿叔还在,你娘她.唉,先回家,我带你回家。”

    姜思成一听勇生的话,忍不住悲上心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