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4换房也是为了这个家 (第2/3页)
民进潮中的职工宿舍楼则凄惨很多,小区里遛狗不栓绳、随地可见的狗尿狗便,流浪猫遍地,蟑螂蚂蚁满屋爬,楼下永远断不了翻垃圾桶的拾荒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堆满楼道,楼道里贴满通下水道、办宽带的广告。
在这种小区里住的几乎全是处在社会最底层,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可能会比同龄人早知晓生活的艰辛,但见识上也会比其他高档小区的孩子低一个层次,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一个道理。
这让唐植桐不由得想起了前几年在花市这边的一次免费体检。
大夫给某个孩子检查后,说这孩子缺钙,他的母亲却说:不缺盖,我家厚被子都是紧着孩子先盖。
同样起跑线的情况下,见识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起孩子更高的上限,为了凤芝,为了自己将来的孩子,唐植桐都是支持换房的。
“还有供应,内外城也有差别,内城副食品的种类更多一些。”嫁到铁辘轱把后,小王同学首次提到这个问题。
“妈,我有把握能从外地搞到粮食,但咱在铁辘轱把这一块这么个吃法,很容易被识破,人家面黄肌瘦甚至浮肿,咱家却一个个生龙活虎,到时候百口莫辩。内城的供应好一些,咱扎在人堆里,就没有那么显眼了。”唐植桐在旁边吭哧吭哧点头,这也是他最为关注的。
因为冰雹的缘故,再有个三五天,菜的供应就会降下来;8月,饮食业实行将严格执行凭粮票就餐;9月,购买点心需凭点心票加粮票;大概等到10月,四九城居民将会降低定量;11月,浮肿将会从四九城周边的农村向城市蔓延……
唐植桐觉得虽然自己有荣誉、光环在身,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现在已经有这方面的苗头了,若是再下去几个月,街坊们都饿的肚子咕咕叫,自家却各个龙马精神,恐怕到时候会有更大的麻烦。
总不能因为这个就强行家人饿肚子吧?
生命总会自己找到出路,种子能将头顶上的石块顶开,峭松树能扎根在没有土壤的石缝间,面对困境,人也会用脚选择新的活法。
内城的人收入高,能买到的东西就多,哪怕是饥荒最严重的时候,获取食物也要比外城容易。
起风后,那位建筑大师每月发150元生活费,当高层派秘书问及时,这位大师说150元刚够他买补品,没有吃饭的钱。
后来,清大如数给这位大师发了全额工资。(资料出自《秘书工作》2016年第6期成正荣/文)
发多少钱,都是人家该得的,唐植桐想说的是,每月150元买补品也就发生在内城,像东花市副食品店,卖的大都是基本的生活物资,海参、鲍鱼半点也无,有钱也没地方花。
粮食收成受天气和肥力影响,但眼下的海产品却只受运力的影响,海里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不过没有那么多的渔船和运力罢了。
等到了冬天,海鱼进京,就是名正言顺补充营养的机会。
因为收入的限制,铁辘轱把这边没有人能顿顿吃鱼,但放在内城富人区,莫说吃鱼,就算顿顿海参肯定也有吃得起的,毕竟这年头的水发海参也才2.7元/斤。
这就好比同样都是读大学,有的人是真的读了大学,有着光明的前途,而有的人则只是恰好读了几年书而已。
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天鹅,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天鹅。
若是继续窝在铁辘轱把防着邻居,继续跟他们内耗,唐植桐反倒觉得扎进富人堆里更保险一点。
“听你们的,只要你们觉得合适,咱们就搬。”张桂芳不会形容自己的感觉,她在铁辘轱把生活了大半辈子,有些害怕改变……
尽管母亲没有说,但唐植桐能理解母亲留恋老宅,可接下来的大势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力为转移,两厢比起来,搬家更为重要。
张桂芳点头后,唐植桐开始着手炒菜。
郊区的菜田遭了灾,四九城的居民就有了口福,今儿的菜卖相不好,但量大管饱。
“哥,去了新学校,学习跟不上怎么办?”凤芝在一旁瞅着唐植桐炒菜,有些担忧的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看见房梁了没?”炉子在正屋房门旁边,唐植桐一个后仰,隔着竹帘子指着房梁问妹妹道。
“嗯。”凤芝抬头看了一眼,不解其意。
“要是你跟不上,就拿根绳,绑住你两只手,把你吊在房梁上,然后用腰带打。”唐植桐身体回正,朝臭妹妹呲牙一笑。
“去,干嘛吓唬孩子?还以为你会说头悬梁呢。”小王同学在一旁哭笑不得,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