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唯识三十颂 > 第22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第22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第22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第2/3页)

,我们称为「补特伽罗我见相应」。就是我们认为在不断的流转当中,有一个恒常住,不变易的我;这样的执取是微细的,叫任运的、俱生的我执。但这个地方讲周遍计度不是指这个,不是讲第七意识,因为第七意识的执取,它只有执取第八识的明了性,那个阿赖耶识。这个地方讲能遍计的,不是指的是「补特伽罗我见」,是讲「萨迦耶见」;就是就着这一期生命当中的五蕴诸法当中,执着五蕴自体当中有一个常一的我;那这个是分别起的,就是第六意识它能够普遍的在这一期的色受想行识当中,执着有一个常一的我。因为它的执取的相貌,是普遍在一切色受想行识。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能遍计的是第六意识,因为第六意识的遍计是普遍的;所以我们在修观的时候,它主要是对治第六意识的名言,因为问题出在这个地方。这是先把这个问题的根源找出来。能遍计的是谁呢?第六意识。那么所遍计的是谁呢?

    次云“徧计种种物者”——即是依他所起色心诸法也。

    第六意识到底是在什么境界遍计呢?是在依他起的这个色受想行识的色心诸法中活动。就是你这一期变现一个人的果报,是一个男人的五蕴——男人的身相、男人的感受、男人的思想,而第六意识就在这个男人的色心诸法当中,执取一个真实的我相、法相,它是在依他起上遍计。

    那么《成唯识论》就问,为什么第六意识它一定要在依他起,它为什么不能够在真如的境界遍计呢?不能够在圆成实的境界遍计呢?因为真如非所缘故。因为我们凡夫的第六意识,攀缘不到真如,攀缘不到真如你当然不可能对它产生执取;所以这个所遍计的是依他起性,就是由业力所变现的这一期五蕴,这个是所遍计,那么这一段是讲所遍计。第三段是把能所把它和合,能遍计的和所遍计的把它合起来:

    次云“此徧计所执,自性无所有”——谓彼不过即于依他所起心心所,体见相分等,虚妄执为实我实法,如于绳上妄执为蛇。而实我法,离于心心所体见相分等,皆无自性,如绳外别无实蛇也。此四句,明徧计性不离识竟。

    这个地方把遍计所执,不管能变现的心,所变现的境界做一个结论。事实上,“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这个体性是不存在的,是龟毛兔角,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为什么呢?因为遍计所执的体性,是就着依他起的这个心王、心所的这些色心诸法当中,我们捏造一个真实的我相、法相,就像是这个绳子当中捏造出一个蛇的相貌。

    这个「萨迦耶见」就是说,我们过去由于五戒的业力,现出了一个人的色身、人的感受、人的思想,而这样的一个色心诸法,是刹那刹那生灭变化的。但第六意识在面对这样的一个色心诸法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个色心诸法当中有一个常一不变的我;而这个「我」的一个相貌,这个体性就是遍计所执性,它根本不存在,是我们第六意识捏造出来的。

    就像说我们在晚上看到有绳子在地上盘旋,因为光线不好,我们认为有一条雨伞节在地上盘旋;那么,我们这个明了性跟绳子接触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绳子的影像,竟然在我们的心中是出现一个蛇的影像;而这个蛇的影像,我们安立做遍计所执性,就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

    事实上,从业力所显现的角度,从依他起的角度,它是一个绳子嘛。但是我们自己的心中,却看到一个蛇的影像,而这个蛇的影像呢,安立做“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从业力的角度来说,它不是业力所变现,是我们自己的名言所捏造出来的。所以而实我法,离于心心所的体见相分等,皆无自性。如绳子之外没有蛇的东西,它就是一个绳,根本没有蛇的影像,这个蛇的影像是我们自己的颠倒妄想捏造出来的。所以此四句,明遍计所执不离开心识。当然,这个心识是一个颠倒的心识。

    这意思就是说,这个萨迦耶见就是说,我们由于业力的关系在三界流转,我们今生是一个人,人的心思、人的感受、人的思想,那么我们就以人为自我。但是当我们死了以后生到天上去,这个时候现出一个诸天的,充满骄慢的,高贵的心识,这个时候我们以诸天为自我,为我相。诸天的可乐果报受用完以后,由于罪业的因缘,我们现出一个卑劣的蚂蚁的心识,这个时候我们以卑劣的蚂蚁的心识为自我。而事实上,这种自我的相貌,就是遍计所执性。

    这个遍计所执性呢,在《成唯识论》上说是「情有理无」。就是在凡夫的情执的思想当中,我们认为是有;但是从有智慧的人来观察,其实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情有理无,这个就是遍计所执性。

    从唯识的角度来说,我们一般的凡夫,没有经过我空、法空的训练,每一个人心中所存在的相貌全部是遍计所执性,我们没有一个人看到依他起性。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去看绳子的时候,都看到了蛇;有些人看到它是雨伞节,有些人看到龟壳花,没有一个人真实看到这个绳子的本来面目,没有一个人看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心中名言所安立的影像当中。

    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事实上所看到的境界,都是遍计所执性,都不是真实的业力所显现的,都是经过我们的添油加醋以后,所现的一种遍计所执性。

    我执如此,法执也是这样。比如说法,法当然是个轨范,比如说我们讲榴莲;这个榴莲它这个是个法,它有它的颜色,有它的味道,这个是业力所现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心识跟榴莲接触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个人真实得到榴莲的依他起性,没办法。对榴莲好印象的人,安立了美好的名言,哎呀,这个榴莲是一个甜美的相貌,你安立了甜美的名言;有些人对榴莲有坏有印象,这个榴莲的味道是臭秽的,这个时候你对榴莲的体性的安立是臭秽的。

    但事实上,榴莲就是榴莲,它那样就是那样。我们每一个人去攀缘榴莲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得到它真实的相貌,我们只有在心中的遍计所执的影像当中去分别,因为你失去它本来面目了。它的那样就是那样的面目,经过我们的名言以后,它有变化了,它跟它原来的相貌不一样了。我们可能增加了,你赞叹它你增加了;你毁谤它,你折损了,折损了它的相貌。

    所以讲,“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事实上,我们不管对于我相、法相的理解,那个相貌的出现,其实从圣人的眼光来说,那个相貌都是不存在,都是我们颠倒的名言安立起来的。但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刚好是活在自己的名言所安立的我相、法相当中活动,所以我们没办法看到依他起性。这个是讲遍计所执的安立,是由第六意识的名言而捏造了一个真实的我相、法相,这样子安立做遍计所执性。

    再看圆成实性。

    次云“圆成实于彼”等者——谓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即于彼依他起性之上,常远离前徧计所执。

    这个地方把圆成实性的体性做一个定义。什么是圆成实性呢,“圆成实于彼”,这个「彼」呢就是依他起性;就是圆成实性是怎么样显现呢,就是在彼依他起当中,「远离前性」——远离遍计执,而出现了圆成实。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先解释什么是圆成实性?这个圆成实有三种相貌:第一个圆满,第二个成就,第三个是诸法实性,刚好是圆成实:

    一、这个「圆满」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体性是周遍法界的,它存在于整个十法界的色心诸法当中,没有一个法不存在的,它的量是圆满的,周遍法界。

    二、它是「诸法的实性」。诸法的实性就是它没有变易的,不增不减的。你造了罪业,圆成实性不会减少;你造了善业,它也不会增加;它没有增相,也没有减相。圆满表示它不变随缘,它有随缘的体性;诸法实性是讲它有随缘不变,有不变的体性;前面的圆满是随缘义,这个诸法实性是不变义。

    三、那么它这个随缘和不变的体性是怎么回事呢?是「成就」的,是恒常存在的;它不是假借造作的因缘而出现的,它是法尔如是的。它这个体性呢,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个道理是法尔如是的,不是因为造作的因缘而出现的;这个就是圆成实性。

    圆成实性简单的说呢,它的体性是什么,有两个体性:第一个、随缘不变,它有不变义;第二个、不变随缘。这两个道理合起来,就是圆成实性。

    这个圆成实性怎么样能够显现呢?这个道理怎么显现呢?“即于彼依他起性之上,常远离前遍计所执”。就是你要想办法去面对依他起的这个五蕴诸法当中,修我空观、法空观,来破除我法二执,而显现圆成实性。“圆成实於彼,常远离前性”,圆成实的出现,你要对于依他起当中而远离遍计执,才能够开显圆成实性,这段是把圆成实性的一个体性做了一个说明。

    第二段就把这个圆成实性跟依他起的关系做一个说明,圆成实跟依他起是什么关系呢?故此与依他,非异非不异。

    故此圆成实性,与彼依他起性,譬如麻之与绳,水之与波,既非是异,亦非不异。亦如无常、无我等蕴处界有为诸法,与无常无我等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