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诛逆明纲搀南阳 (第1/3页)
魏征一开口,李善道就知道他指的是何事。
能被魏征说是大事,又拖延已久的,只有一件事,即对宇文化及等该做的处置。
宇文化及兵败,被李善道擒获以后,李善道随即挥师东渡黄河,继与李密鏖战,却是一直到当下,才凯旋贵乡,故对宇文化及的处置,一直悬而未决。——抑或说,也并非悬而未决,对宇文化及该怎么处置,其实早有定论,即斩首示众,以正纲纪。只是究竟何时行刑,因李善道忙於征战,故不曾有论。如今李密已败,尽管李密的下落尚不知晓,可就算他再次逃出生天,其部曲尽丧,已为孤家寡人,也已不足为虑。对宇文化及的处置,是就当提上日程了。
李善道便说道:“玄成,你说的可是处置宇文化及此事?”
魏征答道:“禀大王,自宇文化及去年兵败被擒,已近半载。其间朝野多有议论,皆谓当速行典刑,以儆效尤。方今大王东征李密,尽歼其众,尽获其党,威震天下!观当下之势,已渐趋定。所存堪称劲敌者,唯关中伪唐也,其余草莽,不足挂齿。”
他略作停顿,见李善道凝神静听,便继续说道,“而伪唐虽窃据关中、挟持巴蜀,北尚有梁师都诸辈与之相抗,内则民心未附,实亦不足为大王深患。隋末到今,天下乱之久矣,百姓思安。大王顺天应命,来日或亲征伐,或遣偏师往取,料伪唐必也一鼓可定!
“臣闻乱世当用重典,而若欲治世,亦必先正刑赏。宇文化及弑君篡逆,罪恶贯盈。臣愚见,大王宜趁此凯旋之威、三军之盛,明正典刑,斩之於市,昭告天下。如此,则使天下知逆贼终必伏诛,忠义可彰,纲纪可振,四方知所趋舍,莫敢怀贰。天下可治矣!伏惟大王明断。”
斩一个宇文化及,何以牵扯到李唐?
魏征这番话的精髓,尽在“天下可治矣”五字。
当此天下大势已渐趋明朗之际,处置宇文化及,已绝非是杀一个宇文化及的问题。
作为最有可能取代隋室、再建天下的势力领袖,李善道现已是到了需要为新的帝国之建立,而确立立国之纲纪、示天下以法度,在纲纪法度这块儿,开始着手做奠基的时候了!
诚然,李善道与宇文化及都站在隋朝的对立面,但两人的本质截然不同。
一个起於微末,解民倒悬;一个身为杨广信臣,却行弑逆之事。
特别值这个李善道日渐以安天下、建新朝为己任的当下,在对待宇文化及这般逆臣的态度上,他反而与杨广有了共通之处,便是都需维护君臣纲常,严惩悖逆之徒。
因此,诛杀宇文化及,已上升到为新时代立纲陈纪的高度。正如魏征所言,此举将“使知逆贼之终必伏诛,则忠义可劝,纲纪可振,四方知所趋舍,莫敢怀贰”。
从某种程度来说,而下之杀宇文化及,其实也是在为新朝的建立,做一方面的准备。
李善道倾耳听完,摸了摸短髭,从容说道:“玄成,卿言甚是。我亦有此念。然我方归,尚未来得及与诸公议此,却不知朝野之间,各是对此甚么议论?”
“敢禀大王,皆言宇文化及当诛,及其兄弟、子侄、元礼、孟秉、牛方裕、张恺、杨士览、许弘仁、薛世良、唐奉义、令狐行达等其党贼,亦尽当诛之!以彰天理昭昭,不容奸宄篡逆。”
如前所述,元礼等都是宇文化及、宇文智及谋逆的死党。
最初谋乱的时候,即司马德戡与元礼等人最先谋议。赵行枢与宇文智及交好,杨士览是宇文智及的外甥,后来杨士览与赵行枢将此逆乱之谋,告诉了宇文智及。再之后,他们一起告诉了宇文化及。再其后,就有了以宇文化及为首的,他们这些人的聚兵作乱,悖逆弑君此举。
起先议乱的众人中,还有一个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