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83章 我只是治理了两个国家,皇兄们可是在积极空谈呢

第183章 我只是治理了两个国家,皇兄们可是在积极空谈呢

    第183章 我只是治理了两个国家,皇兄们可是在积极空谈呢 (第1/3页)

    高句丽,无人在意的角落。

    群山之间的铁矿。

    矿工们迎着照样上工了。

    自古以来,挖矿都是一门没人愿意干的苦差事。

    毕竟谁也不知道头上石头什么时候砸下来。

    更不知道地底什么时候会涌出致命的毒气,杀人于无形。

    所以,矿工是让人避之不及的职业。

    连囚徒都不愿意碰,宁可被流放到天寒地冻的极北,对着东北虎、傻狍子和靺鞨蛮子龇牙。

    要不是没饭吃,谁愿意下矿啊。

    小高就属于这种情况。

    自从去年荣留王高建武南下失败身死、大莫离支渊盖苏文摄政以来,各地部落首领纷纷接受册封,成了王庭的命官。

    小高所在的部落酋长也摇身一变,成了当地的县令,有权有势,轻而易举地侵吞了他家的田产。

    森林也成了“县令”的私产,断了他进山渔猎的后路。

    逼得他走投无路,只能把脑袋别在腰带上,鼓起勇气,闷头加入了村边的铁矿场。

    能吃几天饭算几天,吃一天回本,吃两天算赚,总比饿死强。

    矿场是唐人开的,这让他很惊讶。

    在他的印象里,唐朝很是遥远,唐人也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形象示人。

    可这伙唐人很是奇怪,对外总是自称“辽东人”。

    从去年起,他们突然大批量出现在高句丽各个角落。

    既不打仗,也不宣讲那让人半懂不懂的什么“四书五经之乎者也”。

    而是逢山挖矿,为了把矿运出去,又顺带着修桥铺路。

    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竟一路把矿开到了这犄角旮旯的山沟沟里。

    不过小高也没有心思考虑这么多。

    唐人也好,高句丽人也罢,谁给他饭吃他给谁卖命。

    他跟着人流,闷头就往黑乎乎的矿洞钻。

    在门口,被一个大汉提溜了出来。

    “你怎么没戴头盔就下矿?安全生产条例懂不懂?”

    小高眨着迷惘的双眼。

    好小众的高句丽语,明明每个字都认识,怎么拼起来就听不懂了?

    那大汉点了点脑袋上戴着的、像个倒扣铁锅似的玩意儿,里面垫着柔软吸汗的木绵麻布,再用麻绳紧紧系住下巴。

    小高这才抬起了头,发现除了他以外,所有下矿的人都戴着这玩意儿。

    他有些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虽然背靠矿山,但他们村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铁器。

    烧饭的铁锅是邻居轮流用的,农具则是地主的,借用还要额外交付高粱粟米。

    可在唐人矿场里工作的底层矿工,在各部酋长眼里人命还不一定有草芥活得久的矿工,居然人手一个“铁锅”?

    连大莫离支的武士,也做不到人人有头盔啊!

    “你新来的吧?先去上岗培训。”

    大汉一脚把他踢到了矿坑边上,那里简单搭了一个棚子,一个老矿工像教书先生似的,用白石膏在黑木板上写着一个个汉字。

    底下围坐着一群人,老中青都有,听得全神贯注。

    虽然这些条规很繁琐,对全员文盲来说,记起来很困难。

    但其中的每一个字,背后都是鲜血的教训。

    高句丽贵族只把他们当韭菜,只有这些辽东来的唐人拿他们当人看。

    他们自己不能再作践自己了。

    小高坐在最后面,听了一会儿,不禁惊讶地问身旁一个包着红头巾的汉子:

    “这不是贵族才能学的汉字吗?我们这样的人,也能学吗?”

    那红头巾汉子吐了口唾沫,鄙夷地说:

    “那些贵族是种地了还是挖矿了?吃穿用的都是我们的,凭什么高我们一等?”

    傍晚,小高抱着矿场发的满满一捧高粱大麦回村了。

    他明明什么都没干,学了一天的“安全生产条例”和汉字,但还是拿到了报酬!

    而且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十天,在真正下矿以前,他还能继续吃十天白食!

    发粮的辽东唐人甚至还不好意思地告诉他小高,按照辽东的规定,本来工人们的报酬还要更多。

    但矿场利润的大头都被当地酋长抽走了,只能缩水。

    回到了家,小高的脑子还昏昏沉沉的,觉得发生的一切都不真实。

    但胸膛却是火热的。

    他的潜意识告诉他,只要这些辽东人登高一呼。

    哪怕前方是大莫离支武士的刀锋,他也敢去冲。

    …………

    “踏马的,这帮辽东佬……”

    平壤安鹤宫,摄政渊盖苏文的面相极差。

    这里本是高氏王族的王宫,渊盖苏文让他扶持的傀儡宝藏王起开,他自己霸占了此处。

    “我组织人手开垦个荒地,这帮辽东佬都要从中作梗?

    “说什么‘环评不合格’?

    “环保环保,环保他奶奶个腿儿!”

    渊盖苏文无能狂怒。

    高句丽所占的辽水流域,森林沼泽密布、河网纵横。

    有水,有肥沃的黑土地,加上唐朝时气温温和,正适合种田。

    所以,渊盖苏文越过傀儡王直接下旨。

    令各地排干沼泽、砍伐森林,开垦荒地。

    结果,根据去年的停战协议、大唐辽东安插在高句丽国内的各个环保组织,突然跳将出来。

    左一句“森林是天下的肺”,右一句“湿地是珍稀动物的家”,硬是拦着不让开发。

    配合《平壤晚报》等一系列根据停战协议、在高句丽境内四处开花的报纸,像收到信号一样同时鼓动造势,煽动本地不明真相的士人一齐闹事。

    一套组合拳下来,居然还真的无风起浪,因为“环保”这一渊盖苏文眼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掀起了滔天巨浪。

    而本就不服渊盖苏文的各地势力,也趁机兴风作浪——

    那些原本已经向大莫离支服软了的部族酋长、地方军阀,在得到了辽东人开矿“上贡”的贿赂以后,又支楞起来了,又敢和平壤的王庭叫板了!

    不得已,渊盖苏文只能收回成命。

    让大片黑土地继续空着,国民继续饿着。

    当然,国民不会因此怪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环保组织”。

    而只会迁怒于无能的高句丽王庭。

    “这尼玛,我就想种田吃个饭,谁管你那什么‘生物多样性’啊!”

    渊盖苏文更加无能狂怒了。

    他干了很多类人的混账事儿,好不容易想到一条“开垦荒地”的拟人政策。

    地主得到了田地,农民多少也能分到几粒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