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父皇,和这群虫豸怎么能搞好政治呢?溜了溜了 (第2/3页)
决饥荒的关键。”
李明提笔,随手画上一幅图。
李世民好奇地凑近一看。
却见不是什么河岸堤防布置之类,具体事务的地图。
而是长安三省六部各司的职能架构图。
“河道疏浚、堤坝修筑已由工部薛万彻负责,正在进行中,暂且不表。
“船只清点可以提前做起来了,需要同时预估受灾面积和灾民数量,倒推所需赈济的粮食总量,计算得出漕船的缺口,尽快建造或购置起来。
“漕运由所在道一级的转运使负责,但此次受灾赈灾至少涉及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山南道四个道,中央需要统合这四个道的漕运调度,提前做好预案。
“此外,此次赈灾粮款数额巨大,非转运使所能负责,还需要民部仓部司予以配合。
“还有……”
李明指着架构图,巴拉巴拉地长篇大论起来。
李世民越听神色越严肃,不由自主地坐回了龙座,习惯性地靠着扶手支着脑袋,捋着两片胡须。
这是他思考时的标志性动作。
“综上所述。”
李明发扬传统艺能,图穷匕见:
“赈灾兹事体大,横跨多部门,需要上一级进行多部门协同联动。
“应由中书令杨师道牵头组织、统一协调各部门,由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负责统筹执行。”
还是房玄龄提供的那条老路径:
解君忧,顺便解己难。赈灾要抓,权力也要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才称得上健全。
李世民听得直点头:
“嗯嗯,有道理……
“等等,你小子什么意思?”
杨师道和房玄龄,一个是李明的表叔,一个是李明的老师长史,都是铁杆十四党吧!
手握漕运赈灾之权,迭加上正在让李明团伙查的皇子遇刺案和端午事故。
好家伙,你这是要大权独揽啊!
“你提供的解决思路我暂且记下,但人选还要再斟酌考虑。”
李世民有点小傲娇地说。
李明却是一反常态。
既没有生气地嘟嘴表示反对,也没有嚷嚷着肚子饿了要和阿娘吃饭。
而是眼神沉静地盯着自己的父皇。
“你怎么了?”李世民有些纳闷地问。
“阿爷。”李明认真地说:
“我想回辽东。”
李世民差点从龙椅上摔下来。
“咳咳!”他清清嗓子,一本正经地说:
“吾只是说再议,又没有说不行,尔何必耍这逼宫的花招?”
李明缓缓摇头:
“非也。
“我只是觉得,在长安也没什么可做的了,不如早点回去处理一些事务。
“查案的事,孙伏伽他们就能办好。”
他本来回京就是为了解除与父皇的误会。
如今误会得解,他没必要一直赖着。
“‘回’什么回?你生在长安,是京爷!不是辽东野人!”
李世民既不解又生气:
“而且你现在离京?在这争储的关键时点?
“在你的三位哥哥想方设法接近我的时候,你却要远离我?”
李明倒是很看得开:
“朝廷政斗的事,房玄龄他们去办。我的事多,我要把精力放在辽东上面。”
都穿越了谁还宫斗啊,妖艳贱货们别打扰我治国。
李世民的火气蹭地就起来了,气得用力一拍扶手:
“难道你觉得,在朕身边是浪费时间?”
换一般人,被皇帝这么质问早跪地谢罪了。
当然,李明殿下不是一般人,直接反唇相讥:
“难道陛下希望接班人与儿臣的那俩皇兄一样?
“专擅政治操弄、阴谋倾轧,却连治国最基础的救灾都能搞成一场灾难?”
“……”李世民不知这话该怎么接,换了个问法:
“你这么急着去辽东干什么?”
李明直白地说:
“高句丽的布局已经差不多成熟了,我该坐镇辽东,将其收入囊中了。”
“……那我再换个问法。”
李世民从龙榻上下来,走到李明面前,居高临下地问:
“你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急着离开长安?”
李明仰视着自己的父亲,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道出了真正的理由:
“我觉得太极宫不安全。”
从他出生那天起,不安全感就始终贯彻。
遇刺以后,他更是绷紧了“安全生产”这根弦。
如今宫里的氛围,无来由的让他感到一丝不安。
总觉得……有人在暗中筹备着什么攒劲的节目。
突然之间给大家一个惊喜(吓)。
李世民从鼻孔轻哼了一声:
“你别太……”
话音未落,他转念一想,猛然意识到:
李明从辽东回来短短个把月,已经连续碰上两次致命的事件了。
一次自己遭遇暗杀,一次自己的两个姨娘惨死在面前,而且两起事件都没头没尾的……
这份担忧倒也不完全是无源之水……
“你别急着离开,我会增强立政殿、皇宫和整座京城的守卫。”
李世民的语调柔和了些:
“况且长安有我在,你阿娘、姨娘、兄弟姐妹们,还有你的狐朋狗友们都在。
“怎么就你最金贵,就你想要逃跑?”
李明就这么抬头看着李世民,神色疑惑:
“阿爷,你难道真的没察觉……
“我的皇兄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