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01章 李二陛下,能不能麻烦您躺平一下

第201章 李二陛下,能不能麻烦您躺平一下

    第201章 李二陛下,能不能麻烦您躺平一下 (第2/3页)

一幕。

    只是,那些州县还没有被李明的报社所渗透,没有被小作文心理按摩。

    所以,他们抢兑铜货的浪潮更为疯狂,生怕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而与此同时,朝廷也根据李明的部署,开始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

    说人话就是,大量发行纸币。

    通过官吏薪俸、官奴例钱、工匠苦力工钱、朝廷采买花费等形式,尽快将纸币发出去。

    力求让这批新发的钱尽快流入市场,先缓解最要命的通货紧缩。

    而这样做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每座钱庄门前,都大排长龙。

    绝大部分人在收到纸币以后,都第一时间前来将纸再兑换成铜钱,不惜排上几个时辰的队。

    毕竟今天朝廷还能信守承诺。

    可眼睛一睁,到了明天呢?

    “殿下,各州县府库的铜钱库存已经捉襟见肘,连长安也出现紧缺。”

    民部尚书唐俭忧心忡忡地禀报:

    “再不暂停兑换,李世绩从绛州调来的那批铜,将全部告罄。我们将无铜可兑!”

    “先关了这些钱庄,停了兑换吧。”侯君集粗着喉咙闷声道:

    “那些愚民属实可恶,怎么就这么不信任朝廷呢!

    “谁敢不用纸币交易,国法从事!”

    他试图用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掰掰手腕。

    “你能把全城的人都抓进牢里么?这才几天,就要把朝廷攒起来的一点脸面全部败光?”

    房玄龄对这糙汉子的鲁莽行径嗤之以鼻,转头出了个更阴险的主意:

    “殿下何不减少钱庄的伙计,大门只开一办,让兑换的手续变得冗长繁杂,同时减少对外营业时间。

    “这样一来,队伍就会排得很长,而且排了队也不一定能排到自己,不耐烦的人自然就会散去,来挤兑的人就少了。”

    李明抱着胳膊,气定神闲地听着左膀右臂支招,转头问自己的首席秘书:

    “长孙延,你觉得应该如何?”

    “我?”长孙延有点卡壳。

    首先排除侯君集的答案。

    至于房玄龄支的阴招,确实够阴险,长孙延也总觉得好像哪里有问题。

    然而,在当下挤兑风潮不减、而朝廷铜库存日益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若是在辽东,断然不会发生此事。

    “就算有个别人对纸币有疑问,我们也会尽力说服他们……”

    长孙延有些垂头丧气地说。

    这才回长安半个月,他已经句句离不开“想当年在辽东”了。

    李明拍拍他肩膀:

    “长安不是平州那样的小地方,百万人口呢,不可能让你挨家挨户地做说服疏通工作。

    “要解决这问题,需要巧劲……”

    这时,宫中的宦官来了,呈上了皇帝陛下的信笺。

    这几天,李明正在和李二陛下闹别扭。

    白天借口上班不回宫,晚饭在立德殿阿娘身边吃,吃完倒头就睡。

    不给阿兕子姐姐把他扛回立政殿的机会。

    自忖做错事的李二陛下也不好意思硬闯立德殿,只能顺着幺儿的毛往下捋,和他玩起了笔头交流。

    这次给李明的信也大抵如此,问了问最近的工作近况。

    只是在信的倒数第二段,李二陛下提了一嘴,将士们的军饷已经拖欠一个月了。

    在最后一段,李世民又补充道,他完全没有催促李明快点解决经济危机的意思,只是陈述了一下目前的客观情况而已,千万不要因此打乱原本的施政计划。

    “父皇也开始担心了,打起了退堂鼓。”

    李明一眼就看穿了老李同志这封信的真正意思。

    李世民的性格,可以说是均匀地播撒在了三个嫡子身上。

    李承乾继承了他的多情,李治继承了他的多虑。

    李泰则继承了他说话的弯弯绕绕、遮遮掩掩。

    听见陛下的这个态度,房玄龄莫名松了口气:

    “那,就以老臣的方法,使用软性的限制措施,来钳制住百姓兑换铜钱的总量?”

    侯君集和长孙延都点头同意。

    这似乎是当前局势下,最好的办法了。

    李明抱着胳膊,却是不答。

    房玄龄眉毛微微拧起:

    “殿下意下如何?”

    “嗯,我有个一个不太一样的点子。”李明说道。

    三人精神一震。

    当李明殿下有有点子的时候,那是真的能解决问题的。

    “给钱庄增派人手,三班倒。

    “不论昼夜,十二个时辰随时开放,放开了让老百姓来兑。”

    听着辽东点子王出的主意,三人忍不住嘴角抽搐。

    …………

    当天,当拿到同平章事阁下的新草案时,三省六部爆发了极为激烈的争吵。

    同样的争吵又蔓延到了太极宫。

    这做法实在太乱来了,放开百姓兑换,这不是生怕国库不空虚么?

    就算陛下再怎么放权给李明殿下,有良心的百官也恕难从命。

    然而,就在李世民陛下也拿捏不准,准备把李明小老弟叫进宫里问问的时候。

    李明已经自说自话地下到每一个钱庄。

    被动等待,不是他的风格。

    他打算以主办官的身份,亲自给诸位掌柜宣读这份命令,来一个“政令下乡”。

    长安城有一百零八个里坊,也就有一百零八个钱庄。

    他在侯君集、长孙延的陪护下,一路轻车简从。

    这些钱庄门前,无一例外地大排长龙。

    在众目睽睽之下,李明越过众人,大摇大摆地往钱庄里钻。

    立刻有人认出了他:

    “李明!是李明殿下!”

    李明的丰功伟绩,经过长安快报的一通吹捧,已经深深刻入了每一个长安人的DNA里。

    加上他的外貌太有辨识度了——一个举手投足过于成熟的臭屁小孩。

    很难不认识他。

    现场立刻热闹起来,欢呼雷动。

    一是终于能看见传说中的大名人了,还这么平易近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