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李二陛下,能不能麻烦您躺平一下 (第1/3页)
大撒币,只是解决钱荒的第一阶段。
这阶段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反正是朝廷做东请大家吃饭。
所以百姓是很愿意接受“纸币”的——反正是白来的,还能用来换粮食吃。
就算换不了粮食,纸对普通百姓来说也不是常见物事,拿来可以教小孩子写写画画,就算擦屁股也横竖不亏。
在这一阶段,纸币与其说是钱,倒更像是粮票。
当然,这种吃大锅饭的情况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根据李明的计划,钱荒处置要推进到第二阶段了——
让老百姓主动接受“纸币”,作为自己商品交易和劳动报酬的支付手段。
让这些花花绿绿的纸张完成第二次飞跃,成为“一般等价物”,达到、甚至取代钱币的流通功能。
这才是解决这轮经济危机的真正重点。
同时也是难点。
因为从这一刻开始,老百姓要真正开始承担风险——
朝廷的违约风险。
简单来说就是,万一朝廷翻脸不认人,贬低、甚至否定纸币的价值。
那老百姓的血汗、乃至积蓄,就全打水漂了。
说直白一些,大唐能不能渡过这一劫,就看平时积攒的“人品”怎么样了。
“要坚定普通百姓对朝廷、对衙门的信心,树立货币信用,宣传是关键。
“说理不如讲故事,多写小作文,重点在‘徙木立信、一诺千金’。”
长安报社,李明亲自坐镇指挥,要做好这次舆论攻势。
所有雇员今天不出门采访,全部闷在办公室里,奋笔疾书。
“明哥,长安这边我们还能努把力。但其他州县,可没有报纸这东西啊。”狄仁杰小声说道。
长安报社顾名思义,辐射范围只局限于长安一地。
虽然在辽东和平壤还有分社,但也只涵盖辽东二州、以及高句丽的部分城镇而已。
因为人手紧缺、控制力不足,在广阔的大唐腹地,反而形成了舆论战的空白区域。
“那只能依赖当地府衙的皇榜告示了。”
长孙延嘴上这么说,遣词造句在不经意间,处处透露着对大唐体制的不信任感。
开过比亚迪后再骑回雅迪,是有这种落差感的。
虽然在长安的京官,能用个人能力弥补制度的不足。
但在地方,尤其是偏远州县,能执行成什么样,还真得打个问号。
“此次的目的是解决钱荒,不是改革官制。”李明提醒了一下疑似有点太激进的小伙伴们。
“长安是全国的交易商贸中心,只要长安的情势得到控制,全国的金属价格都能同步回落。
“届时,全国的钱荒就能逐步缓解了。”
一个字,磨。
只要控制住长安,随着时间推移,哈耶克的无形大手迟早会将铜钱、以及其他金属的价格,拨正到原位。
“如果是这样,那我没有别的意见了。”
狄仁杰说道。
李明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好干。”
说完,马不停蹄地离开西市,回到了他忠实的尚书省。
“殿下。”
房玄龄的书房,此时可谓群贤毕至,宾客盈门。
门下、中书和尚书,三省的中高层官员云集,等待同平章事兼参知政事阁下下达命令。
下达此次钱荒最重要、最关键、也是最难的那个命令。
这些朝廷高官,此时就像刚上科举考场的举子,个个紧张万分。
房玄龄还算淡定,只是咽了口水,道:
“殿下,下命令吧。”
看着他们这幅怂样,李明忍不住就想笑:
“怕什么?就算失败了又能如何?
“大不了回终南山,打游击。”
百官悚然。
…………
次日,一条政令划破了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长安城——
纸币,就是之前朝廷赈济饥民所发放的“粮食兑换券”,正式变成“钱”了。
具体来说,纸币也成为朝廷衙门正式承认的所谓“法定货币”之一,可以用于购买货物、支付薪酬、缴纳罚金等,和铜钱无异!
这消息一出,百姓们陷入了集体的迷茫。
这些花花绿绿的纸张白给他们,那他们当然是要的。
但是,如果要让他们花力气去“挣”那些纸张,那就另当别论了。
毕竟相比轻飘飘的纸张,还是沉甸甸、亮晶晶的贵金属,拿着更让人踏实。
从汉代流传下来的五铢钱,照样在唐朝的市场上可以流通。
而这些纸张,那就说不好咯。
谁知道朝廷会不会出尔反尔,过一段时间就翻脸不认了?
或者,更隐蔽一点,会不会暗中滥发纸币贬低价值?
毕竟经过隋末的“恶钱”洗礼,上了年纪的城里人,多少对“通货膨胀”是有点概念的。
就算朝廷的信誉值得信赖,那商人呢?
如果商贩不认这纸币,那还是白搭!
然后,百姓们就看到了这条政令的第二条——
东西市商贩,必须无偿接受纸币支付,否则城管——也就是“监市”——有权对他们进行罚款。
商户不认也得认,这让老百姓松了口气。
但还是没有解决第一个关键问题——
朝廷不认,怎么办?
直到他们读到了最后的兜底条款:
朝廷在每个里坊都开设了钱庄,允许将纸币和铜钱以一比一的比例任意兑换,时间、金额不限。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立刻拿起剩余的纸币,争先恐后地冲向钱庄。
趁朝廷刚发布政令的头几天,得赶快兑换。
万一过几天储铜消耗殆尽,朝廷就算想兑换也拿不出更多的铜钱来呢!
几乎是一瞬间,全长安一百零八个里坊,每一处门前都排起了长队。
无一例外,他们都是要用这轻薄的纸币,来换取目前昂贵而稀缺的铜钱的。
用纸换铜,简直是一本万利!
随后的几天之内,随着这条政令沿着驰道向各州县扩散,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都上演了同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