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李泰,是你么? (第1/3页)
李乾祐这厮,在全国大闹经济危机的时候,都敢公然贪污赈济款。
现在,粟特人传销案的背后又有他。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贪污犯了,李明早就想出重拳了。
然而,这个虫豸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李二包庇,硬塞在李明的眼皮子底下恶心他。
万一首都人民真的就此事召开无限制格斗大会,各族人民打成一片,这口巨锅不还是扣在他监国的头上?
踏马的,十四奸党是贪污犯的老巢吗?
“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那就别怨我按照贞观律,将大贪污犯李乾祐正义制裁了。”
李明表示,君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此乱命也,拒不奉诏。
房玄龄略一思考,李世民陛下似乎并没有要求对此事格外保密。
为了避免殿下与陛下之间发生不必要的误会,爽快地将理由合盘托出:
“因为李乾祐是卫国公的李靖堂弟。”
“然后呢?”李明觉得这个理由并不充分。
世家大族的操作,他也领教一二了。
诸葛亮和诸葛瑾还是亲兄弟呢,长孙无忌和长孙延还是亲爷孙的。
怎么就你李靖搞特殊,要这么护着不成器的堂弟?
“李卫公与李乾祐的关系,其实相当一般。”
房玄龄慢条斯理地说道:
“但不知为何,对这位堂弟的要求,李卫公却有求必应。”
李明眉毛一挑:
“为什么?李乾祐手握着李靖的把柄?”
“这我就不知道了。”房玄龄果断撇清关系。
嘶……李明觉得这事情的走向有趣了起来。
就李靖立下的赫赫战功来说,他的待遇——仅有一个卫国公的虚衔,没有任何军政实职——可以说是为微乎其微的。
明眼人都知道,李靖是被皇帝陛下雪藏的。
害怕他功高盖主。
可李靖的一位不算很亲密的亲戚,却能稳坐长安的要害部门,犹如官场不倒翁。
陛下如此安排李乾祐,显然不是为了向李靖播撒恩泽。
而是另有所图。
“这个把柄,李二……父皇陛下肯定也是掌握的,但不能直接以此为由敲打李靖,容易让双方撕破脸……”
李明大声地思考着:
“所以,李乾祐应该是与父皇之间存在默契的。
“父皇通过李乾祐这个中介,拿着这个把柄敲打李靖。
“这样,父皇既能拿捏李靖,双方的关系又还留有转圜的余地。”
房玄龄缓缓点头:
“殿下高见。”
他对这位学生是越看越欢喜,阴谋诡计一点就通。
天生就是腹黑的料。
“既然是为了牵制李靖……那,确实君命难违。”
李明姑且接受了这个解释。
对于那位名扬后世、在民间获得神格的名将,李明只有幸见过一面。
还是在李孝恭的葬礼上。
和刻板印象不同,李靖就是个胖萌胖萌的富家小老头,有一个很令人费解的绰号“羊尿泡”。
除此之外,李靖给李明留下的印象就是:过于谨小慎微。
现在想来,被当今圣上不惜养着一条大蛀虫地提防,也难怪会养成这么神神叨叨的习惯。
“那就越过长安县衙,当他们不存在,我们直接在上层次把粟特人传销案给压住。”
李明现场口述了一份行动计划:
“首先要派兵将粟特人聚居区隔离开,防止和其他族的百姓发生致命冲突。
“其次,安抚受骗的民众时,也需要派兵维持治安秩序。
“最后,搜查粟特人内部、追捕潜在的诈骗犯同伙,还是需要兵。”
李明看着房玄龄:
“兵从哪儿来?”
和九成宫事件时一样,位于京城的刑部总部,主要是个办案和处理文书的机构。
本身并没有几个兵。
执法力量掌握在县衙手里。
如今县衙不可信,就得从别的地方调人了。
如今的京城强力部门,除了县衙衙役以外,那就是军队了。
关中地区是全国折冲府密度最高的地方,是拱卫京师的重要力量。
然而,这支力量都掌握在皇帝手里,李明调不动的。
就算能调动,这些关中健儿也随陛下北伐去了,就剩个空壳子。
宫中禁军,分为两部分。
大部分力量驻扎在北门玄武门之外,是为左右屯营。
这支部队没有被抽调走,然而李明也没有这个权限让他们挪窝。
毕竟固守玄武门,乃是老李家的祖宗之法,不可变。
另一部分在宫里戍卫,这些人李明可以指挥得动。
但是出动禁军干这活儿,多少有些小题大做、专业不对口了。
况且被李世民陛下一通抽调以后,禁军人数也不多,随便调人出去会造成太极宫防务空虚。
除了上述这些部队,那长安及周围的成建制武装力量,就只剩下——
“左、右武侯卫。”房玄龄提议道。
武侯卫的主要职责,正是维护京城秩序。
在钱荒危机之中,可谓是“大放异彩”,逮了不少趁乱打砸抢的贼人。
按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